特区四十 我们四十

发布时间:2020-08-26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吴猛

边娜

李向宾

何秋仪

苑文冉

曾斌文

李燕妙

彭晓晖

唐耀锋

图①:李向宾在疫情防护一线护理患者。

图②:李燕妙在进行庭前准备。

图③:彭晓晖在广深高速宝安收费站指挥外地返深车辆接受防疫检查。

图④:唐耀锋在消防演习中指挥队员灭火。

图⑤:苑文冉在模具加工厂进行生产现场审核。

图⑥:边娜在罗湖口岸对过境旅客查验。

图⑦:1993年,13岁的何秋仪在民俗文化村内拍下了这张纪念照。

图⑧:曾斌文在进行漆面修复工作。

深圳40,我们40。   

今天,2020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日子。在深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于1980年,或来自五湖四海,或出生在岭南大地,却都在这座城市里留下了他们的美好年华。今年,他们同特区一起迈入40岁的不惑之年。   

从和特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同龄人,到生于深圳、长于深圳的“土著”,再到来深摸爬滚打的奋斗者……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段成长的故事,都有一段人生的精彩。  

他们的故事,浓缩着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数以千万普通人的奋斗身影;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他们,构成了一部深圳经济特区的成长史、一部深圳人的集体成长史。   

祝福深圳。   

祝福在深圳的精彩中,有你、有我。

李向宾

市三医院护理科一线医务人员

来深时间:2005年4月

感谢特区感谢深圳的召唤,也为自己能够为市民健康略尽绵薄之力,而感到荣幸和骄傲!

来深圳之前,我还没见过海,所以那时就想来看看。深圳的空气要比北方好,而且比较开放、包容,城市建设也很漂亮。因此,我一来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座城市。从2012年至今,参加过H1N1、H7N9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民变得越来越强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从1月底开始,我两个多月没有回家。市三院的男护理不多,我们要多担待一些。作为一名一线医护人员,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从而为深圳医疗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我觉得,只要认真学习,刻苦耐劳,在这个领域是能够做出自己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燕妙

深博律师事务所律师

1980年1月29日出生于深圳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也是深圳律师精神的核心。

深圳法治建设日新月异。近期,深圳龙岗法院大鹏环境资源法庭设立,该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批复的广东省首家环境资源“三审合一”专门法庭,开启了生态法治建设的新篇章。深圳的法治建设气质就是这样,敢于借鉴,勇于创新。我还记得在2014年,深圳市政府开展了“清权、减权、限权、晒权”专项工作,当时我所在的律师团队参与了某新区权责清单审查的专项工作,为政府“权责清单”工作的最终完成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意见。现在我们打开各政府部门的官网,权责清单一目了然,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我很欣慰能在打造阳光政府的过程中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彭晓晖

交警机训大队警卫中队中队长

来深时间:2001年

作为一名深圳交警,我将更加努力跟上城市交通发展的步伐,为市民服务。

今年初,在疫情暴发后,我和机动大队一中队的同事接管了广深高速宝安出口。“逢车必检,不漏一人”,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一中队坚守在这条深圳连接省会及珠三角的交通要道上,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检查车辆。从元旦到元宵节,一天都没有休息过的我,总是默默告诉自己,我要守护的那座城市就在身后。

作为一名深圳交警,我和深圳的交通共同成长,深圳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圳的车辆日益增加,但深圳交警的创新发展和科学管理,让我们的城市道路更加顺畅、有序,我们和市民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唐耀锋

宝安区第十八专职消防队副队长

来深时间:1998年12月

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在消防的岗位上,不负初心使命,守护深圳的万家灯火。

1999年,我从龙岗坐巴士到宝安,那时龙岗大道、深南大道等主要道路还没有完全修好,我挤在没有空调的车上摇摇晃晃,早上七点钟出门,到宝安时已经差不多下午一点钟,这场横跨深圳的“旅行”全程需要近5个小时。如今,深圳横贯东西的道路不仅有宽敞美丽的深南大道,还有全封闭的快速干道北环大道,以及沿途移步换景的滨海大道。城市的公共交通线路也从寥寥无几到星罗棋布。作为一名消防队员,我见证了深圳消防力量的跨越升级。20年前,深圳还只有宝安、坪山和葵涌三个中队,总人数不过百人。而今,深圳的每个街道都拥有了自己的消防站,专职消防队,社区小型消防站也依次布建起来,“5分钟”消防圈能够实现快速救援,加之迭代更新的现代化消防设备,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守护一方百姓平安。

苑文冉

从打工妹到ISO培训师

来深时间:2000年8月

深圳是我的圆梦之城,热爱深圳,我有N个理由。

2020年是我来深圳的第20个年头。在过往的岁月里,我感恩深圳给了我很多学习和成长机会,让我从一名流水线上的打工妹成长为一名企业管理体系培训师,一名国家注册审核员。我当初来深圳时的学历并不高,仅是高中学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在扎根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先后读了大专、本科,考了多张职业资格证书。从最初的普工荣升为技术员,国家注册质量工程师,国家注册审核员等,并于2011年获得市总工会和读书月组委会评选的“深圳十大读书成才职工”奖。是深圳给了我成长的机会,是这里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给我提供了有利的成长条件,让我在工作付出的同时,收获了人生职业的发展;在这片土地上,我撒下了汗水,收获了人生目标的步步达成。感恩深圳,我愿尽我绵薄之力助力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

边娜

罗湖边检站执勤八队一级警长

来深时间:2003年7月

用青春和热血助力深圳速度,用初心和坚守守护国门安全,用担当和奉献展现国门风采!

我和深圳的故事,应该就是罗湖口岸17年发展变化的故事。在口岸工作的17年,我见证了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见证了罗湖口岸的不断提升,见证了深港交流的深入融合,也见证了大湾区的伟大构想的逐步实现。刚参加工作时,罗湖边检站还全都是人工查验的模式,每逢节假日口岸都会迎来大批旅客,用人山人海形容节假日的口岸,一点都不为过。那时的通关时间自然也相对较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应用,罗湖边检的查验设备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在对大部分旅客而言,动动手指,眨眨眼睛,不超过10秒就能完成一次通关服务。

何秋仪

土生土长的“老深圳”

1980年12月9日出生于深圳

感谢来深建设者对深圳的开发与建设。

我曾经在罗湖区南塘村生活,现在这里是南塘商业广场,太阳百货门口有一道拱门,那道拱门上面写着“南塘村”几个大字,每次一看到这道拱门就知道要进村了。过去南塘村有很多小商户。现在太阳百货的周大福,就是以前祖屋的所在地。过去太阳百货所在之处是一排骑楼,一层卖东西,二层住人。街上经常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在东门附近,有一个工人文化宫,里面曾经开设了溜冰场、游乐场、人工湖划船等娱乐设施,是许多深圳“80后”的儿时回忆,也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40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一直在变,这座城市也一直在变。

曾斌文

省五一奖章获得者

来深时间:2002年6月

在深圳努力拼搏才有未来。

我与深圳经济特区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今天对我而言,是一个特殊的“生日”。如今,我已在这里工作生活18年了,我要感谢深圳这座城市让我从一名一线工人成长为高层次人才,还在深圳收获了我的爱情和家庭。从初一未读完到现在就读本科,感谢深圳这座美丽的城市,祝深圳经济特区生日快乐,希望深圳未来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好!

本版文字整理:甘霖李炤锋

感谢“我们40”特区同龄人阳光盛典活动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