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结构 持续优化动能强劲

发布时间:2020-10-12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吴猛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十三五”以来,深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工作部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施策、主动服务,与企业共克时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目前,深圳已打造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四路纵队”,形成经济增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三产以现代服务业等“三个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向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的跃升。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创新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密码。凭借改革创新,从“三来一补”到高新技术产业,从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到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深圳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科技创新优势突显,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显著提升,技术创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深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深圳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0∶41.2∶58.8调整为2019年的0.1∶39.0∶60.9。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宏观经济专家表示,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GDP占比加重,意味着深圳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第二产业中,以最具发展潜力、含金量更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以及先进制造业为主,表明实体经济质量更高。

新经济占比大,成为深圳经济增长主引擎。高新技术、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逾6成,新经济占GDP比重约为2/3。

经济质量全面提升

深圳持续转变发展方式,淘汰低端落后产能,鼓励高端重大项目,尤其是培育、引进创新机构、新兴产业的高端重大项目,以及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和缺失环节,吸引更多产业巨头和创业者到深圳投资兴业。

新兴产业成为新优势,推动深圳经济规模效益迈上新台阶。2019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155.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5086.15亿元,增长6.6%;数字经济产业1596.59亿元,增长18.0%;海洋经济产业489.09亿元,增长13.9%;新材料产业416.19亿元,增长27.6%;生物医药产业337.81亿元,增长13.3%。

迈向高端的制造业,夯实深圳实体经济根基。华为、华星光电、比亚迪、大族激光、大疆等一批先进制造业,提升深圳制造业和GDP的质量。同时,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深圳发力5G产业,在5G标准制定、技术研发等方面走在全球最前列。目前,深圳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成为全球5G第一城,率先进入5G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深圳单位面积产出、人均GDP等指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万元GDP水耗、能耗连年下降,GDP“绿色含量”更足。

经济新动能强劲

深圳发展新动能强劲。深圳将30%的市本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2019年,深圳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00多家,总量超过1.7万家。在今年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深圳有20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取得历年来最好成绩。

目前,深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活力四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共有商事主体345.5万户,同比增长9%。按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常住人口1343.88万人计算,全市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57.1户,拥有企业161.6户。其中,深圳新登记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的新登记企业同比增幅均超过40%。

特别是今年以来,深圳在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的同时,频频出台支持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举措,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目前,深圳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以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新机遇,这将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深圳正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主动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最强,集聚更多高端要素、高端资源、高端企业、高端人才,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断壮大新动能、提升新势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强大核心引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吴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