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区”建设,深圳被寄予厚望

发布时间:2020-01-15来源:深圳商报编辑:吴猛

 

1月14日,在深省人大代表嵇世山(中)走上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就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深度融合问题答记者问。深圳商报特派记者 谭彪 摄

深圳商报特派记者 陈晓薇

1月14日上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广州开幕,省长马兴瑞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记者注意到,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圳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上继续寄予厚望,深圳在领到“新任务”的同时,也获得了省里更大力度的支持。

深圳治水成效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及深圳的表述主要集中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

在总结2019年工作时,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省里出台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若干重大措施,以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建立特事特办工作机制,赋予两市更大改革发展自主权,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深圳水污染治理迎来了历史性转折,全市159个黑臭水体全部达到不黑不臭,这一治水成效被写进了报告。报告称,2019年污染防治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

积极争取前海合作区扩区

在报告部署的2020年十个重点方面工作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报告称,要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发挥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比翼双飞”作用,牵引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在大湾区建设方面,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这也意味着,对于处在大湾区科技创新重要“支点”位置的深圳,今年任务不轻,尤其是作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阵地,深圳更要发力跑出加速度,推动先行启动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湾区建设还有令深圳“振奋”的消息。报告称,将“积极争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扩区”。据了解,去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将“研究进一步扩展前海发展空间”。同年7月,广东省出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也有提及要推动修编前海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扩展发展空间。此次省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前海“扩区”概念,意味着前海扩容问题将在省一级的层面得到强有力的推动。

报告在湾区建设方面还提出,今年将推进皇岗口岸重建和深圳湾口岸通关模式创新,完善港澳机动车便利入出内地政策措施。

赋予深圳更加充分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报告专门用了一段来部署今年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方面的工作。

报告提出,将支持深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赋予深圳更加充分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率先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平台建设,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支持深圳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打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高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水平。支持深圳增加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深圳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城市空间统筹利用模式,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认真筹办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活动。

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

“一核一带一区”,是广东新的区域格局发展目标。其中,“一核”指的是珠三角9市,是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和主引擎;“一带”指的是沿海经济带,包括珠三角沿海7市和汕头、湛江等东西两翼地区7市,是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一区”指的是北部生态发展区,包含清远、河源等5市,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

记者注意到,在加快“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方面,省里十分期待深圳能发挥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作为核心引擎的“牵引”作用。报告提出,加快深莞惠都市圈建设;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支持汕头、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探索推动广州、深圳与湛江、汕头深度协作,形成“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

正在建设中的深中通道,是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的硬支撑。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山正大力推进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打造支撑未来发展的重大产业平台,深入挖掘与深圳产业、创新的契合点,吸引深圳高端创新资源和成果有序转移。

作为深圳第“10+1”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报告的“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工作部署中也被提及。报告称,支持各市建设临港经济区、滨海新区等平台,加快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提升产业承载力和带动能力。

开工建设深圳机场第三跑道

2019年,穗深城际建成通车,赣深高铁加快建设,深中通道全面开建。2020年全省的交通布局又有哪些动作与深圳有关?报告透露,今年将推进赣深高铁建设,力争开工深茂铁路深江段、深汕高铁,抓好深中通道等续建项目,开工建设深圳机场第三跑道。

根据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深圳机场第三跑道规划长3600米、宽60米,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F,可以满足所有大型飞机起降要求。项目总投资约93.5亿元。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广东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与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任务相呼应,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提出,将支持深圳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

此外,报告还明确提出,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极推进深圳理工大学筹办工作。

加快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歧视性规定和做法

除了有被明确“点名”的任务,深圳在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多项重要工作安排中还有很多“隐性”任务,要责无旁贷地挑起大梁。

比如,深圳作为外贸出口的全国“领头羊”,要在全省今年进出口稳中提质、实现正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全省落实中央“六稳”部署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深圳作为先行发展起来的“先富地区”,在省内省外都承担了很多对口帮扶和扶贫协作、交流合作任务,要在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完成帮扶任务、巩固扶贫成效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科技创新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开展成果转化政策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力度;启动更多省企、省市联合基金,在信息科学、海洋科学、数理与交叉等前沿领域继续组织一批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推动中科院等机构在粤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以揭榜制等方式支持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高端制造与检测设备、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重大科技产品和装备,等等。深圳作为创新高地和科技重镇,理所当然要在全省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走在最前列,尤其是在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上,要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取得突破。

在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报告提出,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稳步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年内新建5G基站4.8万个,基本实现珠三角中心城区连续覆盖;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智能传感、移动支付、新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民生服务等领域积极推广应用;筹建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等等。深圳作为制造业大市、信息产业大市、海洋大市,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方面无疑要更加苦练内功,带动提升全省产业竞争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报告提出,要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健全支持民营经济改革发展机制,加快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歧视性规定和做法,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等等。深圳作为国内营商环境走在前列且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也应该持续发力、先行示范,通过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一号工程”,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全省提供更多改革经验和实践案例。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