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胡蓉
春节日益临近,忙着置办年货的消费者越来越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购买年货的支出也随之逐年走高,“年货经济”一词已悄然兴起,其内涵也每年呈现出不同的新意。
综合媒体报道可见,今年年货经济呈现出热点纷呈、下沉升级特征明显:电商年货节成为农产品进城的“直通车”,据天猫淘宝年货节的数据,至今已卖出3.8亿斤优质农产品,让每位参与其中的农民增收1037元;全世界都在忙着给中国人备年货,盒马日前发布的《生鲜年货春运地图》显示,目前已有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上百种优质生鲜年货运往中国;此外,苏宁易购近日发布的2020年货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懒人经济”节前爆发,家政保洁、家电清洗等生活服务类消费订单量翻倍增长。
可见,年货经济的商机将惠及众多行业,值得深挖。有专家认为,年货消费发生在一年伊始,具有风向标特征,年货经济繁荣会带旺全年消费,形成良好消费氛围,为全年的消费增长创造便利条件。
掘金之前有必要了解年货经济的特点。一般而言,在节假日里人们都会集中消费,而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由其催生的年货经济更有着与其他节日消费不一样的特点。虽然春节消费时间短暂,但是消费水平往往比平时高很多;在喜庆氛围中,人们也常常会去消费一些平时不太消费的商品。这为新产品和新服务提供了更低的进入门槛,如果营销策略得当的话,甚至可能一跃成为爆款。
半成品菜肴就是应年货经济而生的典型例子,经过近两年的预热升温,今年一跃成为“黑马”。在天猫年货节上广东半成品盆菜的销量比去年上升179.23%;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则让按摩器和按摩椅类的销售额大幅上升,黑科技美容仪、植物染发笔等商品也因为消费者的踊跃尝鲜而迎来热销。当然,传统商品只要够创意,也能够胜出同行,比如更符合年轻消费者观念的个性春联的出货量在天猫已经卖出超过10万份。
当然,中国的消费升级使得群体需求更加细分,掘金年货经济也需精准营销。本报16日的报道就显示,囤年货的深圳人越来越少,快捷的配送让他们更愿意在网上购买时令生鲜和全球好货,京东日配冷藏类商品在深圳的销量同比增长九成,冰淇淋也跻身热销年货榜单。事实上,年货经济的地域特点异常丰富,比如扫地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等智能家居清洁类产品出现在一线市场的年货清单上,而返乡游子让空调销售成为寒冷地区的消费热点。
中国消费在升级已是定论,但该如何把握是每个商家都关心的操作问题。将中国的消费升级和品质升级展现得最全面也最细致的年货经济,就提供了最好的机会,这样的旺丁又旺财的机会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