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连接院校和企业的“桥梁”

发布时间:2020-05-25来源:深圳商报编辑:经营中心-实习01

图为深圳市科技传播促进会会长潘占春。

“作为科技工作的传播者,最重要的是努力打造科技传播平台,促进优势互补、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帮助更多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推动成果转化。”近日在接受深圳商报专访时,深圳市科技传播促进会会长潘占春如是说。

从科技实验者到科普工作者、科技实践者,潘占春经历了多次身份的转型。

航天员南下推广载人航天工程技术

来深之前,潘占春在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服役,是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接受了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的千锤百炼。与深圳结缘,源自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

因为有着丰富的航天员训练经验,潘占春作为专家经常来深参与筹备该研究院。2014年,研究院在龙岗挂牌成立,成为中国航天员中心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航天科普教育及国际交流合作的综合性平台。

2017年,潘占春一手参与筹备的180实验舱在完成科研任务后,因没有后续任务处于闲置状态。为了挖掘这一项目的科研价值,2018年1月,潘占春独自一人南下深圳,并决定长期驻扎在这里。担任该研究院理事长后,他同时从事科研、科技转化工作。

在潘占春的牵头下,研究院开展了多项与企业对接的技术转化。同时,研究院如今已被打造成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场馆内拥有国内最大的密闭受控生态生保实验舱、天宫一号航天器等丰富多彩的航天类展品,建立了航天科普队伍,开展各项与载人航天工程相关的科普及研学等活动。

成了深圳航天科普代言人

潘占春几乎成了深圳航天科普的代言人。深圳许多中小学的航天科普展览、讲座,都有他的身影。担任深圳市科技传播促进会会长后,他结合航天科技资源开展航天科技传播工作,将航天科普送进学校、送进社区。此外,还将航天知识送出去,去年底到广西多所中小学连续开展航天科普讲座。

潘占春用普通浅显的语言为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让他们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到科技的魅力。他的讲座常常爆满,也因此“收割”海量粉丝。

搭建科技传播平台促成果转化

基于深圳市科技传播促进会平台,潘占春着手整合全市科技传播资源,推动院校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院校成果转化。

4月以来,在潘占春牵头下,促进会组织了多场院企走访活动,参与企业包括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迈瑞、北斗国芯、麦格雷博等。

疫情暴发以来,促进会在科技传播方面积极作为,在中国科协指导下举进行了“蓝领行动”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并开展了由深圳市科协、深圳市科技志愿服务总队指导的科技志愿服务。春节期间,促进会率先开展科普宣传,制作深圳市科学馆新冠病毒科普长廊,并制作了科普挂图4000多份送往深圳各工业园区、公共事业部门。为促进复工复产有序开展,促进会组织多场网络直播,内容涵盖职业发展规划、法律维权、创业创新等方面。彼时,远在美国的潘占春参与录制大型系列视频《抗击疫情科学家在行动》,与20多位深圳科学家共同发出“科普好声音”。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潘占春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发挥促进会的会员优势,为政府与企业、院校与企业搭建沟通桥梁,为科技传播做贡献。

深圳商报记者刘娥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