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担经济特区历史新使命

发布时间:2020-08-18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陈昕辞

提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加强深珠合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拓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共抓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共担经济特区历史新使命,促进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共促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深圳和珠海应全面深入合作,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促进自身及区域发展迈上新台阶。

1

加强深珠全面合作有利于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一定意义上,“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是“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的引领。深圳在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部署中,提出“以同珠海、中山合作为重点,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辐射带动沿海经济带两翼”。珠海则“全力以赴、倾囊而出支持策应深圳,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在“双区驱动”发展框架下,全面加强深珠合作对于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意义重大。

一是探索新时代改革开放新举措。全面深化深珠合作,是两个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之后解放思想、大力创新的重要探索。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通过深珠合作解决过去没有解决的发展问题、体制机制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案例和新鲜经验,探索新举措、新办法,对国家和特区发展意义重大。

二是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深珠合作是在经济产业、社会民生、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全面衔接和贯通,需破除地理区位、交通设施、行政制度等造成的区域隔离,形成珠江东西两岸双城携手共进、比翼齐飞的良好局面。通过珠江东西两岸的中心城市、经济特区之间的互动,为非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探索出新模式新经验,为中国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做出有益探索。

三是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灵魂。深圳是全国创新型城市范例,在PCT、创新企业、创新载体、创新政策与环境等方面全国领先。珠海在产业领域、创新链条、创新人才等方面与深圳高度互补。深珠合作是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开放创新系统的重要探索。

四是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深圳—香港”和“珠海—澳门”是大湾区两大极点,是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最直接、最重要的区域。深珠合作有利于深珠在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方面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提升,利于发挥深圳优势和利用深港合作经验,协同珠海,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2

加强深珠全面合作的理论依据

深珠在地理区位、综合实力、产业要素、科技创新资源、海域资源、港口资源、营商环境、发展政策等方面优势互补。国家发展战略及支持政策、粤港澳区域协同发展及支持政策、以往深珠合作的探索与积累、目前达成的合作共识等,均有利于深珠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深珠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是后发优势和先发优势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先发优势是深圳经济特区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相对成功的发展模式、实施路径及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些要素资源通过深珠融合发展复制、外溢到珠海及西岸城市,既拓展了深圳的发展空间,也带动了当地发展。后发优势是由于主客观因素尚未实现快速发展的“后发者”,可以借鉴“先发者”的经验教训,以较低成本享受他人的知识“外溢”。后发优势和先发优势的有机结合,不是简单的要素资源的物理转移,而是丰富的要素资源的化学反应,不仅会产生可观的增量,而且会促进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同步高质量发展,有效避免低端污染输出式、损人利己式的发展。

深珠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有利于区域协调,缩小东西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珠江东岸深莞惠三市GDP总量是珠江西岸珠中江三市的3.9倍,其中深圳GDP总量是珠海的8.3倍。也有利于强化东西两岸产业结构融合互补。目前珠江东岸是世界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珠江西岸是世界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第三产业珠江东岸以金融、法律、会计、咨询、现代物流、软件等服务业为主,珠江西岸以旅游、会展、酒店为主。还有利于拉近东西两岸发展质量差异。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对珠江东西两岸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差异大,珠江东西两岸社会民生领域发展情况差异较大。

3

加强深珠全面合作的空间载体

深珠全面合作需要空间载体来支撑,这个载体就是“深珠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先行区”(简称“深珠先行区”)。建议“深珠先行区”的空间范围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以珠海国家高新区为依托,建设深度合作主体区。珠海方面,重点在珠海国家高新区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区域,作为建设“深珠先行区”的主阵地,率先打造深珠深度合作主体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高新区主园区后环区域,面积约7.5平方公里;二是富山工业园,规划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是与深圳隔江相望的淇澳岛,面积23.8平方公里。深圳方面,鉴于宝安区将“打造珠江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可在深中通道(或深珠公铁复合通道)深圳起点附近划定区域,作为深珠合作深方主体区。

在经济产业方面,深度合作主体区的主要功能是率先对接“广深港”和“广珠澳”两条科技创新走廊,率先对接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和珠江东岸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践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改革创新试验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出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举措,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创新能力。

二是以横琴自贸区为平台,建设紧密合作协同区。将横琴自贸试验片区打造成为深珠共同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紧密协作区。完善协作机制,深化协作内容,促进深珠涉港澳政策创新协同、涉港澳产业合作发展协同、涉港澳项目举措合作协同,形成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合力。密切横琴前海合作,探索规则和制度无缝连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引入港澳元素,重点引入“深圳所长、横琴所需、澳门所利”的产业,合作发展创新金融、跨境电商、高端制造、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等现代新业态产业。以横琴为平台建立深珠澳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打造港澳金融企业聚集基地。支持深圳金融机构在珠海(横琴)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深港澳融资租赁公司到珠海发展。依托横琴金融岛,探索深珠澳共建大湾区财富管理中心。

三是以相关园区为载体,建设广泛合作拓展区。根据珠海相关园区的要素资源禀赋,以开放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建设深珠广泛合作拓展区,形成深珠合作平台网状布局。珠海相关园区与深圳合作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为主,充分调动和发挥相关园区的积极性,主动对接深圳,吸引深圳各类市场主体入驻汇聚发展。包括珠海高新区南屏科技工业园、三灶科技园、航空产业园、新青科技园等园区,高栏港经济区、珠海保税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等。

4

加强深珠全面合作的重点领域

一是深度参与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协同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密切联动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促进深珠高校协同创新;精准对接重大科创平台,着力推进珠海高新区与深圳光明科学城产业对接,重点做好信息、生命、材料科学与技术等重点领域产业配套部署;完善深珠科技创新重大设施共享机制;促进深珠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法制和政策建设;设立深珠科技创新合作发展专项资金。

二是全面深化深珠现代产业合作。率先探索珠江两岸先进制造业对接与协同,在未来通讯高端器件、高性能医疗器械、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等产业链重大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共同攻坚;瞄准优势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千亿规模潜力集群产业,共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及上下游配套产业;推进深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创新型金融合作;共建全域旅游合作区,发展以航空展为依托的深珠旅游路线;高标准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地标,推动建设深珠澳原创设计中心。促进珠海海域资源与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对接,构建深珠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机制。

三是共同塑造现代城市文明典范。共同打造国际领先的城市发展新轴带,为两地居民提供更加广阔便利的居住生活条件。选择特定区域,探索两地公共产品和服务对接的有效路径和方式。基于深珠智慧城市建设的要素资源和现实需求,将共建智慧城市列为重大项目。选择特定区域,共同探索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绿色制造、生态工业园区、节能环保技术及产业合作,强化生态共护。

四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建设对接深中通道的高快速路系统,推动建设“环珠江口湾区轨道环线”,加快推进深珠公铁复合通道前期规划研究。加强深珠机场货站合作,深化机场“延伸货站”概念,协调两地航空公司与机场、货站和运输商,推出空—地—空多式联运产品。深化深珠在港口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流程优化、效率提升、海铁联运、智慧港口、航运服务与金融等领域的合作。

五是推进营商环境一体化。以政策对标为重点构建趋同政策环境,以法治协同优化立法司法执法制度,以人才共享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行政服务一体化突破跨区域行政办事壁垒,建设深珠一体化的国际化高标准营商环境。

总之,大湾区未来将呈现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均衡发展的大趋势。深圳与珠海同为经济特区、大湾区重要城市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地位和作用较为特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加强深珠合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拓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共抓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共担经济特区历史新使命,共促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同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