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加速布局创新生态链

发布时间:2020-08-19来源:深圳晚报编辑:吴猛

光明科学城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效果图。

8月18日,光明科学城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开工建设,向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周年献礼。同时,也掀开了光明科学城建设的新篇章,“科学创新之城、开放共享之城、生态宜居之城”的设想正逐渐成为现实。

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

进入“实施建设”阶段

先进表征综合粒子设施是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光明科学城面向高新技术产业需求规划布局的标志性、稀缺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该项目选址于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核心区,是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内首个开工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由市发改委主管,光明区政府与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共建。

据了解,综合粒子设施可以利用不同特性的微观粒子作为探测工具,提高对物质的观测和理解能力,实现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过程的全面解析及性能的精密调控,具备极高的学科、科研、产业和人才价值。目前开工的首栋建筑为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综合楼,用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7万平方米,是综合粒子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科研人才提供研究工作室、学术交流等空间保障。

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依山面湖,重点建设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的世界级、稀缺性大科学装置,未来还将布局建设深圳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二期等重大项目。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动工建设,标志着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从“规划设计”进入到“实施建设”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光明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自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到开工建设仅用138天,相当于项目常规推进时限的60%,跑出了新的“深圳速度”。

加快形成

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

去年以来,深圳陆续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的崭新定位,并以光明科学城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核心引擎。按照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光明区委、区政府积极落实主体责任,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全力推动“六个一流”创新资源落户光明科学城,从源头创新、科教融合、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等方面加快完善创新生态链。

光明科学城聚焦产业需求和科学前沿,围绕信息、材料、生命三大科学与技术方向,充分发挥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通过集聚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流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一流的高水平大学,一流的创新人才与团队,一流的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中心,一流的新兴未来产业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目前,光明科学城已落户重大科技创新载体22个,包括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9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个研究型高校,2个广东省实验室,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初步显现。

如今,光明区大发展大建设的势能锐不可当。根据已经发布的光明区2020年1~6月经济运行情况相关数据,全区生产总值(GDP)462.66亿元,同比增长0.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1~6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0%,增速较1~5月大幅提升8.7个百分点,比深圳市平均增速高15.2个百分点。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按下“快进键”。光明科学城正以科学促进创新裂变,引领产业聚变,实现城市质变,带动创新能级、产业能级、城市能级大幅跃升。

深圳晚报讯(记者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