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深圳在先行示范上可以大有作为。深圳是建设区域化全球化流通体系的集成基地和创新高地。深圳处在先行示范区和大湾区的枢纽核心,在流通市场、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多重优势,可以为全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方案、深圳智慧、深圳力量。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要与深圳先行示范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要建成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适应的现代流通体系,要大力提升流通体系研发投入强度,增强系统创新能力。要形成与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相适应的现代流通体系,转化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要建成与全球标杆城市相适应的现代流通体系,让流通体系的影响力创新力跻身世界发达城市之林。深圳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具有领先技术,有条件在提升现代流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上再树标杆。人们欣喜地看到,自动识别技术让高速公路的路闸通行率达到秒通水平;无人机智能投送和智能互联汽车在深圳正进入产业化阶段,将为现代流动体系整体升级带来突破性技术。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当务之急是筑牢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骨架。要以大流通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统筹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交通物流协同开发模式,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要推进深莞惠流通体系联动发展,促进珠江东西两岸融合互动。要发挥深圳远洋集装箱大港、航空大港和高铁新枢纽的优势,多式联运,辐射内陆,形成“宜水则水、宜陆则陆、宜空则空”的综合运输新格局。如今年8月“盐田-岳阳北”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开行,挂靠盐田港的近百条国际远洋航线直接与内地大市场联通。正是通过这种融合集成,充分发挥了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优势。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要做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市场接口。深圳毗邻港澳,经济国际化程度高,高效率流通体系是保障国际化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基础。深圳要构建高水平高标准高辐射的流通体系,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最大限度发挥稳增长稳预期效能。今年9月首列“湾区号”深圳中欧班列驶进德国杜伊斯堡港,承运着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生产的各类电子产品、防疫用品和生活用品,销往欧洲各国。这是深圳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流通体系强力稳外贸的重要举措。未来深圳要发挥协同管理优势,努力成为大湾区流通体系双循环的总接口和总枢纽。
本报评论员黄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