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封面 走上市民餐桌

发布时间:2021-02-26来源:深圳商报编辑:吴猛

图/深圳商报记者李博

含有番茄红素的红番茄、含有黄酮的黄番茄、含有花青苷的紫番茄……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美名——“深爱”系列,它们的背后都凝聚了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科学家的心血。

昨日举办的“深爱”系列番茄新品种发布会,宣告该所2017年1月登上国际知名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封面上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市民餐桌上的美食,正式向食品行业和消费者推介。

寻找番茄“儿时的美味”

说到“深爱”系列,不得不提基因组所所长黄三文,正是他多年带着团队持续不断的努力,才有了美味番茄的诞生。

被誉为“世界第一大蔬菜作物”的番茄,2016年全球产量177百万吨,总产值654亿美元,其中中国约占三分之一。

番茄如此受欢迎,与它的营养价值高不无关系。番茄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糖类、有机酸和纤维素,既可作水果也可入菜。

“这些年科研聚焦在番茄抗病性、产量等方面,却让番茄渐失风味。”黄三文将目光转向消费者,寻找“儿时的美味”,“风味研究最复杂,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风味,然后了解控制风味的遗传密码是什么?”

2012年,番茄基因组测序完成总任务的六分之一,成果发表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自然(Nature)》上。2017年,“发现番茄风味调控机制”登上《科学(Science)》封面。2018年,《番茄育种对果实代谢组的改变》登上了《细胞(Cell)》。

黄三文团队关于番茄的科研成果实现了在国际三大知名学术期刊的“大满贯”。

10个品种番茄风味各异

黄三文团队在科研中创新引入了消费者对约400种番茄品鉴打分,再进行基因组学分析,找出9亿碱基对、3.5万基因与33种决定番茄风味的物质怎样发生关联。期间需要庞大繁复的计算,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的基因组所利用深圳IT+BT的优势,构建了番茄变异组、代谢组和转录组大数据库,分析发现了控制番茄风味的基本位点,成功找到了影响番茄风味的33种关键物质及相关基因。

这无异于找到了控制番茄风味的钥匙。接下来,通过科学家与农艺师的携手辛勤劳作,“深爱”1号番茄诞生了。

粉红色的“深爱”1号形似初生鸡蛋,口感酸甜、风味浓郁,糖度稳定在8度,南北方均适合栽培。紧接着科学家又培育出“深爱”2号——深红靓丽的樱桃番茄。番茄育种家吕亚清介绍,这两个品种目前已完成两个生长周期相关试验,已申请番茄植物新品种权。

截至目前,“深爱”系列共推出了10个品种,各具特色、难分伯仲。7号串型好、回味甜,8号表皮超薄、入口即化。

目前,由该所倡议并推动的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已启动。该所将以风味番茄为契机,陆续推出前沿科技成果,打通从试验田到餐桌的通道。(记者 张妍 通讯员 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