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企改革与企业文化创新

发布时间:2016-09-13来源:特区企业文化网编辑:唐娜

习总书记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3年,是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阶段;第二个阶段,从 1993年到2003年,是企业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段;第三个阶段从2003年开始,是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阶段。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

国有企业改革极具探索性、挑战性,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啃硬骨头”、“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多措并举,下洪荒之力进行改革。

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发挥企业家作用,调动企业家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搞好国企业的本质要求和关键所在。大力推动企业重组改制,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化解产能过剩和提质增效,是国企改革当务之急。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中心环节。《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改革发展高度重视,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国有企业这艘巨轮在改革大潮中乘风破浪定好了方向、把好了轮舵,提供了基本遵循。


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中央企业和各级国资委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配套政策不断完善,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重大改革举措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改革文件陆续出台。

二是分类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三是试点工作积极推进。

四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全面提速。

五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

六是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19.2万亿元、所有者权益40.1万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5倍和1.4倍;其中,中央企业资产总额47.6万亿元、所有者权益15.9万亿元,均为2012年的1.3倍;2012年至2015年,中央企业国有资产年均保值增值率为106%。2016年《财富》发布最新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国上榜公司数量继续增长,达到了110家(含香港、台湾企业),其中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有50家入围,比去年榜单总数增加了4家,央企增加了3家。沃尔玛位列第一,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位列前四。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四位一体、有机组成的,相对而言,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道路、理论和制度及三个自信最终沉淀为文化自信,极大地拓展了“三个自信”的广度和深度。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制胜法宝。作为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引领企业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员工素质、塑造企业品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基础工程。履行国企文化责任,是造就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国企文化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作用显现得愈加突出和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世界知名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不仅是产品的成功,还源于文化的成功。

如果单纯地抓“硬”件,不抓“软”件,改革走不稳,也走不远,所以必须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关键因素,那些以改革为由取消或忽视企业文化的行为注定是短视的。一方面,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心理、规制政策的冲击,进行文化变革和实施转型升级要求构建创新型文化,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文化条件。另一方面,人是企业一切活动的主体。企业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人,在于企业家。企业文化能够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推动激发国有企业改革理念的形成。只有当改革成为共识,全员深化对改革的认识,才能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激励功能,有力配合推动改革,进而形成改革动力。企业文化建设能够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文化环境,为持续深化改革提供保障。

总体看,全面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很不平衡,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和深化。有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内涵、作用、规律的认识不到位,认为企业文化是“软任务”,没有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来谋划安排,缺乏统筹和系统设计,没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有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还停留在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层次上,不重视文化变革和创新,企业文化体系不健全,或者缺乏保障措施,滞后于企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二是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有些企业虽然设有组织机构,但都是几个部门合署办公,没有专门的企业文化工作者,也没有形成工作合力,更没有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有的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保障措施不力,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三是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专业性,是一门科学。目前看企业文化建设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专业培训不够、素质不高,无法胜任企业改革发展和国际化要求。四是企业文化机构各自为政,没有结成中国企业文化联盟。目前全国的企业文化研究机构或促进会等有几百个,诸侯割据,各自为政,资源配置很不合理,无法形成合作共享机制,迫切需要有权威部门和企业文化权威人士统领研究形成全国性的企业文化联盟。


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广大国有企业不断深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融入管理的全过程,不断健全机制、完善体系、创新载体,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塑造和培育创新文化理念,以文化创新带动转型、引领发展。创造性提出并践行“央企市营”模式,提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的融合公式,探索出“国民共进”的市场化改革和行业结构调整新路。东风汽车公司积极推进东风核心理念体系的创新,将理念体系创新与实施东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和丰富新时期东风文化内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建立和完善了具有航天科工特色的创新文化体系,以“三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理念为核心,着力强化“三创新”观念转变、活动实践平台搭建和保障体系建设,以改造“传统人”和培育“现代人”为目标,建立了良好的“三创新”条件和氛围,有力推动了企业不断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积极探索国际化经营中文化融合、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在跨文化管理中,培育”合作共赢”理念,在尊重各方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学习研究当地民族文化和资源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共同文化理念和价值观,让外籍员工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尊重,建立新的多元融合文化。

下一步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和变革,保持企业文化先进性和引领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一是深化价值理念体系建设,构筑引领改革的精神力量;

二是以文化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实现企业内涵式发展;

三是实施人本管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

四是加强文化传播,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五是建立健全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主动承担文化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以创新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智慧,大力推进文化强企,提升创新型企业核心能力,为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