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激发出更强活力,截至今年9月—— 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逾万亿
“北有中关村创业大街,南有深圳湾创业广场”——刚刚结束的全国双创周,让作为主会场的深圳湾创业广场进一步擦亮了“创新创业”的名片。如何深化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企?对于深圳来说,创新驱动发展是其中秘诀之一。以打造了深圳湾创业广场的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例,作为我市资产规模最大的市属国有企业,近年来,深投控培育了“深圳湾”、“中开院”等国内外知名科技园区品牌,从而汇聚创新要素资源,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10月24日至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将书写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答卷。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深圳市国资委将党建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焕发出更强的活力。深圳市国资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市属国企总资产10480亿元,净资产574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05亿元,利润总额228亿元,上交税金217亿元。
深圳市属国资国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企业成长规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努力做强做优做大,实现了质量和效益的双丰收。
治国理政新实践
深圳市属国企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国企改革,首要效益。
效益从何而来?答案是创新发展。
今年6月,市国资委专门出台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数据显示,目前已累计安排国资收益1.2亿元,奖励和扶持创新项目128个。市国资全系统拥有38个国家和省市级创新载体、2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深圳市属国企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据显示,2015年,在全国37个省级监管企业系统中,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净资产分别排名第15位和第6位,利润排名第3位,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排名第1位和第2位,总体财务绩效评价得分全国排名第一。
深圳市属国企具有较强的企业竞争力。水务、能源、燃气、机场、盐田港、粮食、农产品、巴士等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列,创新投、国信证券、高新投、担保集团等处于行业领先。国信证券、深圳控股、能源集团荣登《财富》杂志中国500强。能源集团荣获联合国“能源与环境促进事业国际合作奖”、“蓝天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农产品公司在国内首次荣获“国际批发市场银奖”,盐田港荣获“亚洲最佳码头”称号,燃气集团荣获亚太地区“最佳公共服务奖”,创新投集团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水务集团开创城市排水PPP“池州模式”,地铁集团成为国内第一家对外输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地铁企业。
构建国企“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国企发展,不忘使命。
国企肩负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使命。从发展格局上看,市属国资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准金融、房地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板块。其中,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体、金融准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领域企业的净资产占比75%、利润占比83%,“两翼”板块规模效益增速高于其他板块。2011年至2015年,基础设施板块贡献利润占比37%,居各板块首位。
深圳市属国企大力发挥地方国有经济的功能属性,近5年累计承担全市重大项目投资1420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近40%,地铁、机场、能源、沿江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运营。2015年以来,组建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人才安居集团,充分发挥国企在科技强安、安居保障等方面的功能。连续多年高质量完成《政府公共服务白皮书》任务,燃气、机场、水务、地铁等企业多次包揽全市窗口行业满意度前四名。国企利润上缴比例达到30%,近5年国资预算上缴公共预算和承担社会责任支出占预算利润收入的85%。
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创新投、高新投、担保集团3家企业累计扶持创新企业和项目4.1万个,其中深圳3.2万个;扶持450家企业上市,其中深圳349家;累计扶持金额4760亿元,其中投资深圳2477亿元,支持的华为、比亚迪、乐视网、怡亚通、大族激光、华大基因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2016年以来,规模达1500亿元的国资改革与战略发展基金注册成立,深圳市重大产业发展基金设立;此外,深圳市属国企还参与设立国家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中韩产业投资基金,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基金、特色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快速发展。各类基金和产业园区在助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积极发挥先导扶持作用。
推动国企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市场洗礼,无惧竞争。
深圳国资国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昨天,据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国资国企充分信任、有效授权,市国资委坚持做“市场化的出资人”,以市场化的理念和手段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推动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尊重和发挥企业的自主地位和创新精神。
国企改革方面,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达到75%,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行分类考核,率先开展管理层核心骨干持股试点工作,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全部的财务总监、基金经营团队以及创投、证券等专业岗位和部分企业副总经理实现市场化选聘。
国资监管方面,以市场化的方式和手段进行监管,建立了一套覆盖全面预算、业绩考核、企业领导人员选任、投资管理、产权变动、风险管理、信息公开等各个方面具有深圳特色的监管制度体系,较好地实现活力与规范、效率与安全的结合。
同时,坚持产业发展与资本运作相结合。高度重视资本运作对推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和效应,加大上市力度,扩大融资规模,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近年来,能源、燃气实现整体上市,国信证券IPO创造2014年境内市场首发融资的最高规模。近5年累计实现融资297亿元,其中再融资227亿元;直接债务融资余额达1225亿元,占全部债务融资的54%,比2010年底提高了46个百分点,比全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15%的平均水平高出39个百分点,年节约融资成本11亿元。2016年以来,重点推进赛格集团整体上市、建科院和中新赛克IPO、赛格宝华新三板挂牌,推动地铁、深南电、深纺织、深深房等重组工作。目前,市属国资资产证券化率达到50%。
实现党建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
国企治理,党是核心。
目前,市国资全系统基层党组织1500余个,其中党委100多个,党总支60余个;党员2.2万余人,占全部员工的14%;近5年来,党员占系统各类评优评先人次的34%。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党建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有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能源、燃气、巴士、地铁等企业和员工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标杆单位”、“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如何坚持和加强党对国企工作的领导?昨天,据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思想建党、制度建党、从严治党管党,将党建工作融入国企改革发展全过程。在把关定向方面,全面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确保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引领国企履行好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在统筹改革方面,实现企业党建与改革发展的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将党建工作融入改革发展全过程。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出台招标采购、投资监管、资源性资产租赁、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等制度,构建纪检监察、外派监事、财务总监、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六位一体”的大监督体系,确保国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