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能达:专注与创新铺就从深圳走向国际之路

发布时间:2017-07-28来源:晶报编辑:方之颖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在国内市场小有成就后,陈清州发现,专网通信整体的市场比较小,自己投入的研发资金比例又高,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扩大市场。1997年,陈清州第一次来到美国。他发现,这里一罐可乐2.5美金,相当于当时的人民币20多元,“美国的可乐居然定价这么高,要是海能达能在美国市场立足,赚美金多容易啊!”抱着这种高利润的念头,美国成为海能达扩张国际市场的第一站。

不过,懵懵懂懂开启全球化道路的海能达,却发现“国际饭”并不是那么好吃。2004年,穿着运动鞋牛仔裤、打着领带的海能达人,来到美国的展销会上,发觉自己“就像农民进城摆地摊”,当时全球前三名的专网通信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几乎都在场,无论展台的规模和设计,还是产品的营销手法,都远远超越了海能达。陈清洲才意识到,摆在自己面前的不是一座金山,而是充满压力与挑战的“虎山”。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陈清洲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认真总结,确定了质量打天下的策略。经历了两年多的艰难转型后,海能达终于打开了美国的市场,随后进入英国、德国,也受到市场的认可。

伴随着海能达在全球市场扩展,战略也从“走出去”,晋级为“走进去”。2012年,海能达以200万欧元完成收购原合作伙伴德国罗德施瓦茨旗下子公司PMR,并随后增资,进而增强公司TETRA产品线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当得知自己公司被中国企业收购,罗德施瓦茨的员工抵触情绪强烈,很多人打算离职。

为了稳定军心,陈清州快速完成了收购手续,并前往德国公司演讲,“你们的公司经历了连续10年的亏损,主要原因就是成本过高和市场不够大。如果把生产放在中国,能够降低成本,并可以借助海能达在全球的营销网点,开拓更多市场。”在保持德国公司继续自主运作的同时,陈清州甚至拿出1000万欧元的资金供其运营。感受到这位中国总裁的信任、理解、支持,在这次演讲之后,罗德施瓦茨无人再有离职的念头。

陈清洲在拓展国际市场的路上,创新选择国际化的员工团队,构建本土化团队的管理方式,使海能达更快速地融入当地市场。

位于深圳龙岗区宝龙工业园的海能达全球制造基地。

从跟随标准到引领技术

刚进入美国市场时,为了站稳脚跟,海能达不得不“跟风”美国市场标准,在实际销售中,海能达又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改进创新,使产品更符合国际市场。欧洲人强壮,手掌粗厚,使用中国生产的对讲机时像拿着玩具,容易滑落,为了改善客户体验,他们请来外国设计师改造工艺,生产适合外国人使用的对讲机产品,结果大受欢迎。

24年来,海能达以国际一流的技术水平为标杆,不断追求技术创新。目前,海能达拥有员工8000余人,其中40%为研发技术人员。持续将年销售收入的15%以上投入研发,在全球建有深圳、哈尔滨、南京、鹤壁、德国巴特明德等9个专网通信研发中心。目前,已累计申请专利1205项。

自“斯诺登事件”爆发之后,各国的安全部门更加认识到通信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反恐所使用的数字通信设备的保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极严格的要求。抓住这个机会,海能达依托自己的技术积累,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飞跃。

无论是北美电力、中哈油气管道、哈萨克斯坦铁路调度,还是欧洲监狱、英国司法部,甚至英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使用的安保系统,以及里约奥运会、杭州G20峰会、F1方程式、世界杯足球赛等世界重大赛事等各类国际社会“高大上”的重要场合,海能达都频繁出现。

2015年6月,海能达中标荷兰全境公共安全通信网络,订单金额折合人民币约6亿元,未来10年将为荷兰全境公共安全提供专网通信解决方案及服务。2016年海能达在欧洲再次斩获大单——克罗地亚DMR全国网项目,将建成欧洲最大DMR公共安全网络。同时,在多米尼加共和国,海能达作为主供应商的多米尼加9-1-1应急通信全国网已初具规模。

目前,海能达产品已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全球设有近50个分支机构。在中国,其市场占有率本土品牌排名第一;在全球,其产品出货量排名第二,仅次于摩托罗拉,而且差距逐年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