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隅县城。
比青藏高原更高的是梦想,比雪域风景更美的是人心。
本报大局西藏报道组在察隅采访期间发现,作为一个团队,深圳援藏工作组就像一根火柴,用爱的催化剂轻轻一擦,一下就点燃了深圳这座城市的爱心力量。
深圳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组长、察隅县常务副书记兼察隅农场党委书记顾东忠欣慰地告诉记者,仅一年,在深圳援藏工作组穿针引线下,全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及爱心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共筹集8000多万元计划外援藏资金,投入到受援地教育、医疗及民生项目中。
深圳“门巴”医者仁心组团式帮扶
察隅县当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1431户616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4%,看病难、因病致贫成了脱贫的一只“拦路虎”。
深圳第八批援藏工作组进驻察隅后,首站就到县中心卫生院调研,第一时间组织开展精准“医疗扶贫”。一辆辆“健康直通车”先后开往察隅。去年,广东团省委、深圳团市委组织医疗志愿者到察隅服务,“健康直通车”首次驶进察隅,共接诊病患386人次,进行手术5台,发放价值3.5万元药品,让4名重度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深圳援藏干部、察隅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黄乐辉告诉记者,深圳援藏工作组继续联系协调深圳市卫生机构,力争让“组团式医疗”扶贫常态化,选派更多医疗专家前往察隅,让更多病患受益。
“手拉手”教育助学带去先进理念
前不久,红岭教育集团选派汪明权等7名优秀教师赴西藏支教察隅中学,在半个月内,优质的课堂教学频获藏区师生“点赞”。
这只是深圳教育援藏的一个缩影。去年,深圳团市委的“募师支教”计划,从深圳招募语文、物理、英语、化学等学科6名教师志愿者,到察隅县中学支教,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活泼多样的课堂教学,让很多孩子成绩大幅提高。今年9月,深圳“募师支教”计划中,又有6名教师前往察隅继续支教。
由于察隅地处偏远,教师待遇比林芝市其他县区要差,留不住人才,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面对现状,深圳援藏工作组主动出击,协调社会各界投身到教育援藏行列,为爱心企业、慈善机构和公益人士搭建公益平台,帮助贫困家庭和特殊困难群体解决因学致贫问题。目前,深圳市百合控股集团出资30万元成立“旺才助学金”用于教育精准扶贫;深圳市酷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藏族学生捐赠衣物800余件、价值10万余元;深圳慈善会为贫困学生筹集80万元助学帮困资金;福田区城管局、深圳华星光电和南山区工商联爱心企业支持察隅农场助学帮困,累计支持资金60万元……
风雨润桃李,黑白画春秋。“手拉手”结对帮扶,令教育援藏基础更牢。
筹措资金投向民生项目
察隅农场以养殖业、种植业、土地和物业租赁以及小水电为主,面临着“三多”、“五少”发展困境:高山泥石流塌方多、生活区停水停电多、宿舍房间苍蝇蚊子昆虫多;缺少年轻干部人才、缺少对外沟通交流、缺少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技术、缺少农产品市场推广渠道、缺少现代化办公设施。
筑巢引凤,招商引智。在深圳援藏工作组协调下,深圳农科集团与察隅农场签订3项协议。其中,农科集团出资并派技术人支持农场铁皮石斛种植项目,产品统一由农科集团收购销往深圳市场;农科集团每年以市场价格收购农场生产的花生,帮助拓宽农场花生的销售渠道,农场每年因此可增收约20万元。
争取到的每一笔计划外援藏资金,都用在精准扶贫的民生项目上。光明新区投入1980万元支持察隅县汽车维修培训基地建设,打造汽修“一条街”,提供技能培训和80个就业岗位;南山区、华侨城集团共同合作开发建设林芝市国际汽车酒店,作为支持察隅县异地产业扶贫项目,项目收益部分帮助察隅县精准脱贫;宝安区出资5000万元,用于察隅县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
阳光千里万里,援藏前溪后溪。目前,深圳与察隅两地干部交流、经贸旅游往来日益频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