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海洋城市需培养一流人才

发布时间:2020-11-13来源:深圳商报编辑:吴猛

“名校校长论坛”现场。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人才队伍是基础,科技创新是关键。”11月12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人才与智力交流会举行“名校校长论坛”。

论坛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主题,多位国内外海洋领域的专家围绕海洋发展战略和专业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探讨。

跨学科协同培养专业人才

在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看来,深圳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具备较好优势,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下,更要继续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洋教育特别是海洋高等教育的水平和高层次海洋人才汇聚能力,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关键支撑。

深圳应具备什么样的海洋人才队伍?于志刚认为,海洋涉及的学科众多,除了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等海洋类人才专业外,还需要有电子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国际政治、文化产业等一批学科专业为海洋事业发展“护航”。

于志刚建议,要突破传统的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的模式,采取“混合模式”,通过跨区域、跨学科、跨界协同培养的方式,在全球合作中孕育产生高层次复合型海洋人才。他还建议,深圳要建设“新型海洋大学”,面向未来产业和长远发展,设置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商学院、海洋文化等学科专业。“要从研究生教育机构、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紧密结合入手,在科教、产教融合中培养一流海洋人才。”

设立海洋教育和人才培养基地

深圳如何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赵宝刚认为,应在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发力。具体而言,要围绕深海、绿色、安全、智能等,推动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商务医药、海洋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瞄准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充分利用已有的产业优势,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产能合作、市场拓展、人才服务等方面全链条规划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深圳航运经济发达,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高素质行业人才存在较大缺口。”赵宝刚认为,设立船员及航运人才培养基地,是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需要。他透露,该校计划将大连海事大学深圳研究院建设成海洋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并着力培养船舶经纪、航运保险、航运金融、航运法律仲裁、海事咨询等行业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等。

加快突破海洋关键技术

谈及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应用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Otthein Herzog认为,深圳应在基础研究加大投入,加大科研人才培养力度。他建议,联合德国海洋相关科研机构、深圳海洋企业以及本土大学,为深圳人才的培养建立相关平台。

广东海洋大学海运学院院长贾宝柱则从海空、海面、海岸、海下、海底等方面分享了推动海洋科技创新的思考。例如在海空领域,可重点围绕海洋监测领域、海洋信息获取、海洋信息应用等方面需求推动创新;在海面领域,重点围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调查测绘、海洋交通运输,突破海洋平台,智能船舶,高性能船等关键技术。此外,极地船舶、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运输船、科研船、调查船、勘探船等新型特种船舶的研发、设计、生产等问题,也是未来的关键技术之一。

【深圳商报讯】(记者陈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