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区域创新能力 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发布时间:2020-12-01来源:深圳商报编辑:吴猛

位于东莞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室。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李苑立古国真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11月14日在北京发布。2020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得分为62.14,排名全国第1位,连续4年领跑全国。广东在创新体系建设、实验室平台体系、粤港澳协同创新发展等方面成果显著是获得高评分的关键。

创新体系建设日益加强

近年,广东省瞄准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短板环节,加快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推动“中国散裂中子源”等重大设施有效运作,逐步启动“强流重离子加速装置”等重大设施,谋划“冷泉生态系统装置”等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功引进中科院微电子所、国家纳米中心等17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大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全省已建有25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截至今年8月底,广东全省1036家孵化器、986家众创空间中,累计134家孵化载体面向港澳服务,共孵化了1046个港澳创业团队和企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超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8万家,居全国首位。1-8月,全省专利授权量464021件,同比增长33.8%,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922件,同比增长16.3%。

实验室平台体系逐步完善

网络空间与安全、生命科学、先进制造、新材料、海洋科学与工程、现代农业等领域10家省实验室建设顺利。全省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累计分别达30家、396家,批准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家。

2019年启动的首批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按计划推进建设,2020年度申报的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已经完成评审。实施首批13项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财政资金总投入5.6亿元,力争实现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广东构建了涵盖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联合基金、省内联合基金、省自然基金项目的基金体系,已经形成了基础研究社会多元化投入模式。

高技术产业率先回暖复苏

今年1-8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主要行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9%,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5个百分点,增幅比1-7月提高0.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率先企稳回升。

与抗击疫情相关的医药和医疗器械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医药制造业增长9.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到5218.18亿元,增幅比1-7月提高0.4个百分点,达到1.0%。工业机器人(39.5%)、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14.1%)增幅分别比1-7月提高12.6个和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4%,增幅比1-7月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9.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8.3%,增幅比1-7月提高1.5个百分点。

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广东强化“防诊治”药物科研攻关,紧急部署启动60个药物筛选、研发和临床研究项目,一批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组织开展检测诊断技术和产品研发,10个产品获得国家注册审批,获批试剂盒数量全国最多,生产超过2.4亿人份,出口1.2亿人份。组织开展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灭活疫苗等4条技术路线研发,其中深圳康泰灭活疫苗已通过临床试验审批开展Ⅰ/Ⅱ期临床试验。

此外,广东出台了科技惠企17条、生物医药创新10条、创业就业10条等系列创新政策,有力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粤港澳协同创新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广东省科技厅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实施粤港澳联合科研机制、港澳高端人才税赋平衡、科研院校成果转化自主权、企业家职称评审等一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创新政策。积极发挥港澳窗口桥梁作用,开展“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等政策创新,实现科技项目、科学基础设施、实验动物平台、科普基地向港澳开放,全省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拨付累计超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