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岭南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解读“大湾区时代深圳使命”
中山大学岭南经济学系教授林江
深圳是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时代,深圳应该做些什么?中山大学岭南经济学系教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深圳城市会客厅启动仪式上,以一场题为《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深圳使命——跨界思维和共享文化》的演讲为深圳的企业家们带来了答案。
以全国5%人口创造13%经济总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林江表示,拥有漫长海岸线的香港、深圳、广州3个世界级城市湾区,占全国土地面积不到1%,常住人口为6000万,人口数量不足全国总人口5%,却在2015年创造了全国经济总量的13%,可见它的能量。“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对于新常态下,我们国家现有的区域经济以及产业资源应对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挑战以及保持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增长态势具有深远意义。”林江说。
深圳助推世界级城市群跨界融合
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大背景下,深圳应当承担怎样的使命,又如何为自己定位?“深圳的使命和担当在于它是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当中,正在发挥以及必将继续发挥创新驱动的重要作用。”
林江表示,一方面深圳把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商贸中心的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和效应,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机制外溢至珠三角的其他城市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另一方面,把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资源和众多的民营企业资源、民间资本资源通过前海自贸片区整合到深圳,并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充分整合,并把创新的成果传导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和产业之中,从而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世界级城市群的跨界融合。
IBC模式在湾区融合中找到机遇
深圳企业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中找到机遇和占据一席之地?林江指出,IBC环球商业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以IBC发展模式为例,林江总结说,IBC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整合产业资源以及跨行业的资源。IBC未来可致力于为跨产业、跨行业的整合提供融资、咨询和解决方案等服务。与此同时,在重视跨界整合的同时,可以通过行业内的资源整合,实现部门内、行业内的分工更加精细化,使之更具行业效率。IBC还可以探讨跨界融合与跨区域融合的模式选择以及人、产、城的融合趋势。
“事实上,行业和企业都是依托一个城市和地区,行业和企业的跨界融合必然导致城市和地区之间的资源实现一体化。”林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