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创造财富,更要回馈社会

发布时间:2017-07-24来源:深圳商报 编辑:方之颖

富源集团创办的富源学校校园一角。

从1987年,到2017年,整整30年,在深圳富源集团董事长缪寿良的心目中,此时是很好的一个节点。这30年摸爬滚打的奋斗之旅,既一路曲折,也一路凯歌。在深圳的企业家队伍里,他是最早一批来深创业的代表人物。回首30年的过往岁月,他坦言企业的每一次发展进步、每一次选择与转型,都是伴随着深圳改革开放的脚步,离不开深圳这片沃土的滋养。

如今的富源集团,早已形成了以工业商贸为主体,房地产和教育为两翼,产业涉及工业、商贸、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能源、科技、教育、文化传播、酒店等,跨度非常之大。

而缪寿良的身份也十分多重,比如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研究员,广东省客家商会名誉会长,深圳同心俱乐部副主席等。如此庞大的产业王国是如何诞生的?过去的他被称为深圳的“采石大王”,如今的他为何又做起了“蓝宝石”?本报记者日前来到位于翻身大道的深圳宝安富源集团,约访了缪寿良。

曾是深圳知名的“采石大王”

1987年的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企业家”的名词,之前,他们都被称为厂长或经理。历经了将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消费市场逐渐扩大,从民间崛起的力量开始展现他们的实力。

“当年我们创业的时候,送郎送到深圳湾,眼泪滚滚翻……”缪寿良告诉记者,他32岁来到深圳时,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上,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人了。童年时代的生活磨难,让他早早当起了家:7岁时,他用羸弱的双肩挑起了第一担柴,担负一家人的生计,尝尽了人生苦楚。20多岁时,缪寿良由河源迁回老家五华县,他立下了发财致富的愿望。

做生意之前,他在政府职能部门任职过,那几年里,无论是文字水平,还是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锤炼。仕途一帆风顺之时,他却做出了从商的抉择。来深之前的他在老家已经是富甲一方,好几间商铺均盈利。“我并不是赤手空拳打天下,虽然只带了2000块钱,但很多人不知道,我是开着小车来的,哈哈……”他笑着说。

选择深圳作为落脚点,也并不是偶然,很多时候,“准确的预见”对于企业家来说是一种莫名的天赋。在老家做生意期间,因业务往来,缪寿良经常来到广州和深圳,广州当年被看成是“南大门”,缪寿良经常在中山路一带落脚。深圳则不一样,改革开放的氛围下,万象更新。“我有个家姐在此地定居,心理上我对深圳更亲近。”对比了几个区之后,缪寿良觉得宝安区有着地域方面的优势,又在出关口,于是选择在这里做实业。

一来深圳就开起了石头厂,几十万元的投资,这在当年的创业队伍中可谓是“一览众山小”。从老家开来的一辆小车也卖掉了,换成了大车,不停地拉石头。当时的深圳在高速发展,建路、修桥、造大厦,没有一样离得了采石。而在五华县,采石技术堪称全国一流。缪寿良带领着从老家来的弟兄们抓住了这一时机,开启了奋斗之旅。

“一部车每天约1000元的进账,一个月就赚3万多,除去2万多的开销,净赚1万元。第二月又净赚2万,第三个月净赚三四万……”缪寿良透露,当年的房地产商没有不认识他的,地产商多数是搞建筑出身,大量需要碎石打地基。曾经缪寿良的工厂有200多部汽车同时开动拉石头。后来,缪寿良接下了包括机场、高速路和一些大型市政工程的订单,打出了一番天下,赚到了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