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创造财富,更要回馈社会

发布时间:2017-07-24来源:深圳商报 编辑:方之颖

企业家心语

● 伟人出于平凡,富人出于勤奋。

●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人在深圳,心要在世界。

● 要学习德国工业制造4.0的精神,做国际型的企业,打造民族品牌。

企业要为社会多做贡献

很多人把1987年称为“企业家的年代”。那一年,彼得·德鲁克出版了他著名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在这本划时代的著作中,他第一次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视为企业成长的基因。

上个世纪80年代,很多在那个年代的创业者,似乎大多有着一个“卑微”的开始。用缪寿良的话说:“那批创业者里的有些人已经掉队了,没有积极性了,未老先衰,看破红尘,没有战斗力和理想了。”而他却不会这般消极,他说:“我从来没有感到自己有悔恨,以后我也会不断思考:在中国不断的发展中,怎样紧跟时代的队伍,不要掉队。”

企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自己的企业要创造财富,更要带动一方,为社会多做贡献。多年来,富源集团也实践着缪寿良的这句话。集团已累计为全国贫困地区的社会福利事业捐款超过1.6亿元。

缪寿良告诉记者,他老家镇子里有差不多七八万人,几年前,每逢过年时节,他会给一些特殊人群每个人发100元钱。这些人中有八九十岁的老人、生病卧床的困难职工,也有单亲家庭等,每年他都会捐出约20万元。在他心里,这比在外面捐款2000万还有意义,因为“全村的人心都暖了”。这个行为坚持了约五六年的时间,“直到国家开始给镇上的人发救济补贴,我才停止。”缪寿良说。

学会为人处世,赢得口碑与人心,这在缪寿良看来,也是企业家应有的品德。“有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来求你。记得曾有一个员工,刚来了不到一个月,忽然找到我说要离职,他家里有亲人得癌症了,我们依然发给他当月的工资,以及安慰金。这些点滴之事,会换来他一辈子的感激。”

对于下一代的培养,缪寿良坚信“自古雄才多磨难”。他认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年轻人不仅要勤奋,还要学会适应变化。他喜欢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线锤炼,“让他们多经历,哪怕是打击,都值得。要懂得底层人民的辛苦,才会有爱心;允许他们颠簸,这样才有进步。”

展望未来,缪寿良依旧充满信心与希望。从小至大、从无到有,打造属于他的产业王国过程中,他享受着创造的快乐,以及成功的喜悦,然后增强了自信,又继续勇往直前。他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