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企业雁阵引领“风口”起舞

发布时间:2017-08-18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方之颖

源头创新,由跟随跑到实现领跑

创新载体不仅是反映城市创新活力的镜子,也是培育“双创”的一片“良田”。

今年6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正式启动。作为深圳唯一一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先进院科研硕果累累,专利申请量达4400余件,科研单位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研发成果与当地产业接轨,累计孵化企业513家,持股168家,产值过亿26家,新三板挂牌3家。

10余年来,先进院实现十余个国内外首创项目的突破:联合研制出中国首台3.0T 核磁共振,打破洋品牌垄断;开发出全国首台商用超声肝硬化检测仪;世界首创超声脑调控方法及验证系统;在国内率先建立完整的光遗传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技术辐射全国;首次合成纳米人工红细胞,开发肿瘤检测诊疗一体的可视化精准医疗;成功实施亚洲首例多功能神经假肢手术;研制国际首台柔软材料爬行机器人……作为科研高地的先进院交出一份靓丽的创新答卷。

“其实在双创概念火起来之前,我们就一直在做‘双创’的事情。”深圳先进院院长助理、产业合作与发展处处长毕亚雷表示,2014年,他们建立“中科创客学院”, 通过双创教育和创客孵化的双轮驱动,构建了一个一站式的“-1-N”的双创教育和孵化生态体系。

经过三年的建设,创客学院作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已成为“双创”人才挖掘培养学堂,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青年才俊创新创业基地,新兴产业聚集加速中心,截至2016年底,已培育高技术创业项目171个,超过18%的项目获得了天使投资或实现产品上市销售,培育800余名创业者,为社会提供150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创客学院自身获得深创投1000万的天使轮投资。

源头创新,越发用力。多年来,深圳出台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政府科技资金发挥了强劲的杠杆作用,有力撬动着更大体量的社会资本投向研发创新。同时,深圳培育和吸引创新载体,鼓励源头创新,大获丰收。目前,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和国家基因库建成使用,国家基因库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库之一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库。深圳挂牌成立4家诺奖实验室,正式授牌首批7家深圳市海外创新中心,累计建成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1578家,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成为集聚创新人才、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在众多产业掌握着国际话语权。

新的创新动力,正在培育。从今年起,深圳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建设十大制造业创新中心。今年4月,深圳市太赫兹制造业创新中心挂牌成立,这是全市首个启动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全国首家将太赫兹技术与电子信息制造业相融合的创新中心。目前,在微波、毫米波领域,华讯方舟集团引领下一代卫星系统解决方案;在太赫兹领域,华讯方舟集团实现了三种方式获取太赫兹源,并生产出相应产品,引领太赫兹安检、光谱、通讯、医疗等领域的发展,已经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60项,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83项,申请PCT101项,申请欧美发明专利10项。

荡胸生层云,创新不停息。面对全球竞争新挑战,深圳正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