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分享深圳制造的成果

发布时间:2017-08-22来源:深圳商报编辑:方之颖

方大大厦。

适者生存 永葆“狼性”

熊建明坦言,经营企业这么多年,体会最深的就是丛林法则,即适者生存。熊建明告诉记者:“非洲草原上,动物醒来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观察周边,察看是否有天敌,判断下一分钟会不会有天敌来到身边。企业也一样。”大家都谈百年企业,他认为,一个不能持续生存的企业何谈百年?企业无论再大再强、再有创新能力,经不住经济周期的考验就是失败。因此,制定企业战略第一是生存,其次是提高质量,然后再谈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企业的自然规律。熊建明说:“生存能力,就是要葆有狼性、野性,就是要有竞争力,要有赚钱的本能。丢失了狼性的企业,就等于丧失了生存的本能。”

在熊建明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书《思考,快与慢》。熊建明告诉记者,朋友推荐的这本书他看了三遍。在他看来,这本书其实就是在讲人的本能与思考。如果结合到企业经营上看,初创期企业更多靠本能,企业大了也不能丢失本能。大企业丢了本能就会死掉,但光靠本能也不行,还需要加上思考。26年来,熊建明就像一头狮子,一直在繁杂喧闹的市场中不动声色地寻找着空白点、出击口。每当选中市场空白时,他就会迅即出击,而每次成功出击,都是企业安全生存边际的一次扩大。

熊建明带领的方大,先从幕墙入手,1996-1997年又推出外墙铝板;2000年涉足LED和地铁屏蔽门产业;近年又推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这些领域都是国内生产制造的空白,方大也因此屡屡成为行业的开创者。熊建明对记者说:“方大这一路走来,酸甜苦辣根本说不完。”

记者好奇,这几年与工程打交道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出事的不少,方大干过国内外1000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但从未传出“见不得台面”的事,方大是怎么做到的?

熊建明对此“回应”,企业董事长的底线就是企业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法律。他说:“你周围的人都在看着你,你瞎搞,就不要想别人不知道。”面对工程竞标中的歪风邪气,熊建明常对员工说,“有这一单,撑不死你;没这一单,也饿不死你”。因此,熊建明宁愿走正规渠道据理力争,也不愿低三下四求人、搞小动作。熊建明透露方大切入市场的办法:方大进入一个城市,往往是凭借业内的口碑先从商业项目入手树立权威,再投标政府的大项目;有些则需要先从外地或发达市场一炮打响,再回过头来占领本地市场。比如方大地铁屏蔽门系统,2001年首先在上海地铁1号线应用,随后在广州、北京、深圳、香港等城市迅速推广。

即使这样,方大也会失掉一些工程,但是方大却从未出现过一个工程绊倒一批人的丑闻。熊建明说,企业要持续发展,要创新还必须加上守法。他慨叹道:“如果只想拿单,方大不知道要掉进多少坑里,或许早就折腾死了。”

勇对挑战 酝酿飞跃

熊建明是如何判断企业当今的大环境的?他认为伤筋动骨的挑战已经到来。

在熊建明看来,企业掌舵人预测未来的能力,是企业能否度过危机的重要风向标。他说,这就好比雨天行走在积水的路上,首先要判断哪里有水坑,才不会一脚踩入弄湿整只脚。

熊建明断言,相较于1998与2008年那两次危机,这次才是真正的伤筋动骨。最大的不同是前两次没有信息产业的变革因素。这次信息产业的巨大变革将改写许多行业。共享经济出现,制造出来的汽车、自行车要卖给谁?网店昌盛,零售业该怎么办?他感觉许多企业还未意识到这场危机的严峻性。但他认为,当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他认为,方大所处的行业还在,但打法必须变。他已为方大谋划出变革新方向——由“制造+工程型”高新技术企业向“信息化技术服务+智能制造型”企业转变,做“幕墙维护医生”和“地铁屏蔽门维护服务专家”。

熊建明透露,一座建筑的幕墙寿命最长50年,像人的身体一样,要正常体检。经过30年来的建设,中国幕墙建筑已随处可见。再过若干年,有的旧的幕墙会像鸡蛋壳碎裂般掉落,将会是公共安全隐患,同时也意味着很大的潜在市场。“方大已开始着手联系政府有关部门和检测机构,计划制定幕墙、地铁屏蔽门安全维护保养检测标准。至于智能化制造,在方大的工厂,有的已经引入小型机器人,方大企业云也研发了一年多……”

熊建明带领方大正在酝酿一次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