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企业资源为孩子打造广阔平台
由福田区政府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创办的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从诞生之日起就自带着几分企业基因。而学校组织开展的多种课程和校外实践活动也引入了不少企业资源,在校方看来,这种合作为学校的教学和实践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该校副校长王干介绍,明德实验学校为学生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实践课程,其中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们到企业参观,而参观最多的自然就是合作方腾讯公司,此外,还有大疆、华大基因等科技企业。“在腾讯公司,同学们能够了解到最新的技术,而且这些产品都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让大家非常感兴趣。”在腾讯的参观体验还设置了VR/AR虚拟现实的互动,酷炫的体验让同学们大为兴奋。
此外,腾讯还帮助学校搭建信息化建设平台,而且不定时派出科学家为同学们开设关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课程,让同学了解到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明德高中部开设的“未来班”则采用了“一生三导师”的机制,除了学校导师和大学导师之外,还有一名社会导师,而不少社会导师便来自腾讯。
“通过这几年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企业除了提供资源上的各种支持之外,也给我们带来不同领域思考方式的冲击,老师和学生都从中受益。”王干认为,作为学校方,应该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带领学生“走出去”的胆识,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孩子打造更广阔的平台。
在小学开设人工智能普及课程
“亮了、亮了!”,伴随耀目的七彩灯串的此起彼伏的亮起,麒麟小学三(1)班教室里一片欢腾,学生们兴奋的将七彩灯串挂在手臂上或身上,神奇的是,当老师把教室窗帘打开,所有的灯都熄灭了,当老师将窗帘拉上的时候,所有的灯又开始闪烁,教室里又是一片欢腾。
“国家花大力气推进科技创新教育,绝对不希望一个学校只有5%不到的学生能享受。”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校长罗小波介绍,上半年春季学期开始,麒麟小学联合深圳造物世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的《电子科学》普及课程,在该校二年级全年级普及试课,每次上课学生都舍不得下课,一学期诞生了270余件优秀作品,今年该课程走入了该校三年级。“人工智能”课程以开源硬件、电子电路、电子智能为中心,课程进行充分衍生,并融入了科技团队建设、口才表达、情商管理、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不仅仅学习到了知识,更是将自己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比如一个灯,有的学生做成了月亮,有的学生做成了圣诞树,还有的做成了万圣节的南瓜。任何一个作品都是学生花心思做成的,和工业化的塑胶拼装完全不同”。麒麟小学的课程合作方深圳造物世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EO夏鹏谈到。这位每周必到三(2)班做助教的CEO,完全沉浸在教学的乐趣中。“我已经学会做智能灯和智能转盘了,我想再过几节课我肯定能自己做机器人。”学生们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