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开创南网系统内全方位科技创新合作先河
在某环网柜配网自动化改造换柜作业现场,由于该柜单元多、整体换柜工作量较大,若停电改造需耗时14小时。深圳供电局工作人员使用旁路式移动环网柜车和负荷转移车进行综合作业,并应用自主研发的快速转换接头、利用原有环网柜进线电缆就地取电,通过短时停电作业将负荷转移至旁路设备,大幅减少停电时间达92.8%。
这是今年4月配网不停电作业技术研讨会专家观摩的模拟作业现场。深圳供电局电缆旁路综合作业项目演示赢得了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内外上百位专家的阵阵掌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受广泛认可的、有效提升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手段,配网不停电作业已成为国内外很多电网企业大力推广的重点措施。近年来,深圳供电局针对电缆化率全国最高的情况,逐步建立了一套具有深圳特色的配网全业务不停电作业技术体系。其中,就地式旁路取电技术、大电流旁路技术及电缆旁路综合作业技术等一系列的配网不停电作业技术研发及应用,达到了业内先进水平。
这正是深圳供电局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自2012年以来,该局就成立了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和研究生工作站,开创了南网系统内全方位科技创新合作先河。其中,由该局首次作为牵头单位参与的国家级科技项目——国家863 项目“基于柔性直流的智能配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于2016年4月已经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验收。此外,深圳湾生态科技园智能电网示范项目,能够实现配电网智能运行及故障自愈、分布式能源的智能化协调和调度等,而多技术融合的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应用技术是提升输电线路运维效率的一个重大举措。
同时,该局还积极为员工搭建创新平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机制,支持员工创新探索,激发了广大员工投身创新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越来越多的一线员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角,为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保障了可靠供电。
“与历年情况相比,创新在我们‘十三五’规划中得到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 据该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该局拥有累计有效授权专利520多项。今年以来,新增专利申请数达225项,新增专利授权数达120项,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深圳供电局技术投入比率将达到1.55%。
服务创新:探索互联网+供电服务新模式
家庭客户可查看每日用电量,还能知道每月用电量的邻里排名;工商政企客户可实时监测每日用电曲线,还可通过查看能效分析和行业对比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分享数据带来的红利……以上这些新鲜事,都是深圳供电新版掌上营业厅所带给客户的新体验。
近年来,该局立足客户需求,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比如,传统的电费查缴方式已全面升级,客户足不出户,通过深圳供电掌上营业厅、深圳供电微信公众号、深圳供电网上营业厅,以及支付宝、微信等就可以查缴电费,纸质电费账单也全面升级为电子账单。在此基础上,该局深入挖掘客户用电数据,分析客户用电行为特征,大力扩展掌厅的增值服务,将客户用电信息通过图形化、可视化方式呈现,友好的界面让客户明白易懂,还能通过趋势图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
比如,居民客户可以在日历表上查看到家庭每日的用电量,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用电情况;分析客户历史用电数据和耗电特征,结合气象数据,掌厅可给出用电量中空调电量的估算值,并提出节能建议;针对深圳租房情况比较普遍的情况,支持业主通过简单设置,即可实现每期电费单自动转发到指定租客;更改居民缴费的银行账户,也可直接在线办理,不用再跑腿。
相对于居民客户,工商政企客户可采集的用电数据更为丰富,数据所能创造的价值更大。深圳供电局顺应大数据潮流,深入挖掘客户用电数据,形成与客户需求紧密结合的数据产品,让客户得以分享大数据带来的红利,既满足客户需求,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深圳供电新版掌上营业厅瞄准移动双向互联,是他们探索互联网+供电服务新模式的重要载体。而不断响应客户关心关注的问题,用心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使得深圳供电服务连续6年位居深圳市40项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第一名,第三方客户满意度得分也从2012年的80分,提升到2016年的85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圳供电局的“互联网+电力服务”应用获得国资委“百家最佳实践案例”。
未来,深圳供电局还将围绕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关键因子,持续开展服务改进和创新工作,计划到2018年,自动抄表结算比例达到90%,业扩办理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远程业务比例达70%以上,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达到8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