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造福人类生命健康

发布时间:2017-11-03来源:深圳商报编辑:方之颖

创新疗法让北科声名大噪

“刚到深圳的时候,这一带还没什么人气,很多地方都是空地。”从胡祥的办公室望出去,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深圳湾,这片昔日荒芜的地区已林立起阿里巴巴国际总部、百度国际总部、腾讯等公司的大厦,成为彰显深圳创新力量的重要窗口。

在初创的第一个五年,北科生物通过自主创新的干细胞技术和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分散化的模式创新,通过与不同的医疗机构合作,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中需要的治疗新方法,同时又将临床医疗实践信息及时反馈给基础研究者,开创了中国细胞治疗产业转化的雏形模式。

当时,由于美国干细胞研究和临床方面的限制,中国在临床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的进展略占先机,而北科生物在产业化方面更是实现了领跑。不少尝试干细胞治疗的患者,专程从美国、加拿大、英国、匈牙利等国家赶到深圳,治疗病种主要集中在神经和免疫系统疾病。这类一改传统方法的创新治疗方法,让北科生物声名大噪。

到2009年时,北科生物已形成了国际化的干细胞临床转化网络,在江苏建立了世界首个区域细胞制备中心,在欧洲也设立了分公司,并收购了日本从事脂肪干细胞研发转化的生物公司,形成了庞大的全球临床研究技术支持网络。

北科生物细胞制备中心。

管理者须有创造新模式思维

“做企业的科学家韧性好,即便遭遇各种险阻责怪,也不会轻易言败。”回忆起创业历程,胡祥印象深刻,当初他从实验室一头扎进市场时,就经常被“呛水”。

如今贴在胡祥身上的标签,科学家与企业家各占一半,尽管穿着白大褂泡在实验室的时间少了,但他时刻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科研。一旦哪个国家在该领域出现了新的技术突破,他都会及时赶过去,“我希望与这些研究者开展合作,让他们的新技术通过我们搭建的平台,对接巨大的中国市场。”

更多的时间,他花在了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思考上。在公司发展的第二个五年期,北科生物谋定而后动,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战略调整,由过去向单一医疗机构提供细胞制备服务,转变为将前沿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与机构和个人实时链接的服务型平台。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滚滚而来时,凭借一己之力埋头做研究暗藏高风险和低效率。”胡祥认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已经很扎实,正是批量出成果的时候。面对这轮技术洪流,科技型公司管理者不仅要盯紧技术创新方向,更要有整合资源的全球视野,具备借力新技术、创造新模式的新思维。

“一库一中心”已初具规模

胡祥的转变是选择成为一名平台缔造者。

2015年9月,由北科生物具体负责建设的深圳综合细胞库、深圳(北科)区域细胞制备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深圳市布局发展个体化细胞治疗“创新链+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和创新载体。

“这是一个以综合细胞库、区域细胞制备中心为基础,以‘互联网+’为手段的细胞治疗高速公路网,既满足临床需求,又兼顾生产规模化,结合产业投资基金,最终将形成覆盖全国的个体化细胞治疗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暨国家级网络。”胡祥说。

经过两年的布局织网,如今由北科生物负责承建的“一库一中心”已初具规模,分布在华南、华东、西南、西北地区,发展模式也从此前的“院内制剂”转变为符合国际标准和发展趋势的标准化细胞储存及制备,每一个制备中心都成为一个区域性的质量控制中心。

“我们细胞制备过程执行一套严格的标准体系,每一份细胞都有655份质量记录、501份文件,保障每一份细胞具有可回溯性。未来几年要推动深圳地方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再升级为行业标准。”胡祥说。

今年5月,深圳综合细胞库的四项自体细胞储存应用技术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全球先进的输血和细胞治疗技术联盟(英文简称:AABB)的认证,朝着标准化又迈进了一步。

北科还计划在细胞制备这个需要“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环节中,大规模推广机器人应用,让标准化建设的基础更为扎实。胡祥透露:“在完成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的相关工作后,明年夏天前,市场上将会出现北科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