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核心崛起“创新之城”

发布时间:2021-01-07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吴猛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入驻龙华区银星科技园。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业创新中心研发了一批高端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成果,图为该中心研发的一整套先进的ICU急救医疗设备。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新年伊始,龙华科技创新事业传来喜讯。在龙华区迎来4周岁生日之际,作为深圳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更是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布局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创新中心”)于当天正式入驻龙华区。包括汇德大厦和银星科技园两处行政办公和科研基地,中心首期共计约2万平方米的场地已全部建成投用,未来一批国家级高端科技成果将在龙华转化落地。

重量级科技创新载体落地龙华绝非偶然。作为深圳的产业强区、智造新城,始终奋力在“创新链条”上爬坡跃升的龙华区,其科技创新发展历程堪称深圳奇迹的局部缩影。

从早期“三来一补”的简单加工制造,到主动跟跑高新技术产业,再到如今领跑全市加速发展“数字龙华”,近日深圳“十四五”规划明确定位龙华为“都市核心区”。多年来,以制造业立区的龙华,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助力一个个科技创新企业在这里成长,一位位“创客”在这里突破“不可能”,一次次跨界融合的火花在这里碰撞,科技、创意、资本等创新生态在龙华加速重组,新的经济创新增长点不断蓬勃生长,成为深圳创新发展的生动样本。

创新是龙华的底色,也是龙华的信念。2020年,龙华区科技创新发展再提速,在加速做实梅观创新产业走廊,推动产业智能转型和高端发展的前瞻布局下,龙华区不断厚植产业创新发展新优势,一座辐射带动力更强的“创新之城”已在湾区中轴、都市核心加速崛起。

完善创新生态链,推动原始创新活力大幅提升

走进龙华区银星科技园,近万平方米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研发空间全部落成,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气息,在中心展厅、实验室、中试车间、动物试验中心等多个科研空间内,从事各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团队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集聚顶级创新资源。创新中心主任郑海荣表示,该中心将打造创新、创业、产业融合的全球开放创新平台,推动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抢占全球医疗器械技术与产业发展制高点。

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需要基础设施、创新载体等“硬件”支撑。反过来,创新载体也是考量区域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准。

2020年,龙华区充分发挥平台载体的支撑作用,积极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创新载体数量呈现裂变式增长。除国家创新中心外,龙华区还相继引进广东省小分子新药创新中心、广东省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两家省级创新中心,此外全区新增省级工程中心2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19家。

如此重大的国家级和省市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争相抢滩年轻的龙华区,背后折射的正是龙华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龙华发展的第一动力,努力打造“创新之城”的实力和决心。

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龙华区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在全球产业链上搏击,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资源要素加速向龙华集聚。围绕着5G、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如今龙华的产业链日渐完备,打造了一批产业链细分领域的领头羊。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市场主体多、涉及细分领域多,产业业态丰富、市场规模布局完整,已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从千亿级“工业巨轮”富士康,到百亿、十亿级企业和众多中小微企业,错落有致布局于产业链上中下游。2020年,龙华区内的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迎来首批研究生新生报到,高校科研必将为深圳电子科技产业创新提供源源动力。

生物医药产业通过在化学药、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重要领域积极布局,龙华区聚集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了观澜高新园、银星科技园、锦绣科学园、宝能科技园等产业集群,涌现了以华润三九、国药致君、立健药业、稳健医疗等一批龙头企业,并成功引入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数字生命研究院等一批研发、转化、服务平台,产业链条日益完善。此外,以大浪时尚小镇为中心,龙华区集聚了500多家服装设计、生产企业及其配套企业,时尚产业形成了较大规模,成为深圳一张闪亮的名片。

创新“矩阵”领跑行业,龙华首创科创成果加速落地

数字龙华贺新年!1月1日晚,2021大湾区新年音乐会在央视播出,1600架无人机腾空起舞,组合各式图案,点亮湾区之夜,给海内外观众送去新年美好祝福。而奉献这场精彩表演的是国内无人机集群表演领军者、来自深圳市龙华区的文创企业——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专注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及无人机编队技术应用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大漠大拥有超过30项国家专利和超过6项软件著作权,在业界率先推出《无人机编队飞行安全规范》,连续2年零失误地在央视春晚进行了无人机编队表演。

大漠大仅是龙华区万千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龙华区加速吸引了一大批精、尖、高科创团队进驻,“龙华智造”屡屡吸引世界的目光,龙华首创突破的科技创新成果正加速转化落地。

杰普特光电的激光器核心技术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自主研发生产了国内首个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打破国外垄断局面;顺络电子生产的片式氧化铌电容、新型片式电感器、跳频滤波器,实现对日本村田的国产化替代;微创医学科技推出中国唯一符合美国FDA认证的630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光动力肿瘤治疗仪;雷迈科技研发的荧光诊断定位系统获得国内发明专利,为国际首创;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研发的觅优益定制化益生菌,是全球首款基于肠道菌群精准检测进行个性化定制的益生菌干预产品……

牵住创新发展这个牛鼻子,走好创新发展这步先手棋,如今的龙华区已经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创新绿洲”。

据统计,2020年,科技创新发展成效显著,辖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了2570家,位居全市第三;国家、省、市、区创新载体达185家,累计引进省市创新创业团队24个,立项人才个人创业项目15个;产业转型升级考核连续两年全市第一,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与生命健康等领域部分核心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都为龙华区加速打造更开放、范围更宽广、辐射带动力更强的创新发展新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在创新氛围的引领下,龙华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活力之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去年全区各类商事主体和人才引进数量实现逆势加速上涨。据统计,全区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千人大关,实现了6年18倍的高速增长。截至2020年11月,龙华新登记商事主体6.3万户,增长35%,其中新设立企业4.5万户,增长61%;规上工业企业较上年度新增350家,企业扎根龙华稳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前瞻布局创新环境,打造产值超万亿的数字经济圈

驱车从梅林关出发,沿梅观高速一路向北,只需20分钟,沿途的景致就从繁华璀璨的中央活力区,切换为创新涌动的数字经济圈。梅观创新走廊两侧,“深圳最牛路牌”指向的华为、富士康等浪尖上的产业巨头顶天立地,数以万计的中小科创企业铺天盖地,共同撑起龙华区产业创新涌动的强劲脉搏。

从“三来一补”到高新技术产业;从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到全面主动融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龙华产业创新一直在谋划宏观发展、前瞻布局。

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大区,龙华区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智能制造领域产业基础雄厚,2020年,龙华举全区之力大力发展“数字龙华”,加速建设数字经济先行区,努力打造具有湾区一流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数字经济成为龙华创新发展的“新标签”。

发展数字经济,关键在于区块化培育产业集群,加速产业链垂直整合。按照区块集聚、组团发展、功能互补的理念,龙华区提出构建“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其中,在北部区域,聚焦细分领域打造数字经济圈,龙华区已梳理出九龙山、时尚小镇、富士康等12个产业区块,覆盖各类规上企业1700余家,产值营收超过5200亿元。

从“科技荒漠”到“创新温室”,未来,龙华区计划通过做强数字经济实现产值翻翻,打造一个占地约60平方公里、产值超万亿的数字经济圈。(赖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