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安达:轨道交通领域隐形冠军

发布时间:2021-01-29来源:深圳商报编辑:吴猛

郭丰明(左)、张帆(右)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中)专访。

“景田站——莲花西站——福田站——市民中心站——岗厦北站”,记者乘坐深圳地铁2号线,列车在每一站都十分精准地停靠、发车,仅花8分钟,就从深圳商报社到了位于国际创新中心的科安达总部,对科安达董事长郭丰明、总裁张帆夫妇进行专访。2019年6月科安达被工信部评为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标志着科安达成为了计轴系统和防雷系统两个领域的“隐形冠军”;2019年12月科安达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占据国内地铁计轴领域六成市场份额

记者乘坐的深圳地铁2号线正是全国第一条使用科安达计轴系统的地铁。科安达总裁张帆回忆:“我记得是2009年年底的某一天,那天晚上我自己是去2号线起点站赤湾站值守,那时候赤湾站周边非常的荒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是这班地铁发车后就意味着深圳地铁开启了计轴时代。”科安达的计轴系统是地铁列车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列车信号控制系统决定了城市地铁运营及列车的速度,并且保证了列车的安全。

“计轴系统”对于普通人很陌生,计轴系统就是通过比较进入和驶离轨道区段两端计轴点的列车轴数,来完成轨道区段空闲与占用状态自动检查,为信号控制系统提供列车位置信息。张帆对记者介绍:“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我们把地铁轨道分成了若干个区段,一列车的距离为一个最小的区段,在这人为分的区段的开头和结束的地方,安上车轮传感器,这样在进的地方来数进了多少个车轮,在出的那端数出了多少个车轮,这样来判断在这个区间里面有没有车的占用,还是空闲,这个区段的大小实际分得越密,列车可以行驶得更快。”

目前全国有38个城市开通了地铁,科安达在全国34个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占据了地铁计轴领域大概60%的市场份额。目前科安达的计轴系统已经走出国门,被欧洲、非洲的多个“一带一路”国家所应用。

从华强北走出来的上市公司

“科安达”顾名思义有“科学、安全、到达”的涵义,正好和公司的主营业务十分契合。实际上,科安达是一家发家于“中国电子产品第一街”华强北的公司,1998年科安达刚刚创建的时候,是一家做通讯产品的小公司。科安达董事长郭丰明坦言,他大学学的是无线电工程专业,1998年时与自己的太太、妹妹等家人一起创业,他们通过代理销售通讯规程测试仪给银行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从华强北一家销售通讯产品的小公司,用23年的时间,发展为轨道交通领域的上市公司,背后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张帆介绍,他们公司在卖通讯规程测试仪时,承诺给银行提供服务。当时银行遇到一个联网的困难,科安达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时银行的领导说:“你们付出的人工费用比卖的设备要贵得多,不如你提个价。”张帆当时回答说:“我们已经是最高价在卖了,我们不能提价,我们既然承诺了服务,我们就会服务。”

结果短短两个月后,一个巨大的机会来了。那家银行再次找到了郭丰明、张帆夫妇,银行领导问他们是否懂得防雷,因为银行在普及计算机通讯设备后,其微电子设备经常遭遇雷击。当时国内没有人懂得这一领域的防雷技术,郭氏夫妇当即买机票去了欧洲、美国,去了很多防雷企业参观、学习,然后根据我国银行业网络设备的特点,做出了第一个整体防雷方案。从此,这家银行解决了防雷问题,随后其他银行,以及电信运营商相关订单纷至沓来。

做“智慧铁路”领域“特斯拉”

科安达在铁道防雷领域取得突破后,又在轨道计轴领域成为了行业隐形冠军。郭丰明表示,科安达今后不会由“小巨人”变成“大巨人”,而是由一个“小巨人”变成N个“小巨人”。郭丰明透露,未来5到10年,科安达将继续围绕轨道交通提供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进行“1+2+N”产品战略布局,其中“1”代表立足轨道交通,“2”代表目前的主营产品防雷系统和计轴系统,“N”代表未来在“智慧铁路”领域的新增产品,包括智能监测诊断系统、道岔融雪系统、系统集成服务、网络信息安全服务、杂散电流监测与防护系统等。

据介绍,未来科安达智慧铁路技术对于铁路运维系统将产生颠覆性影响,大幅减轻铁路技术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降低铁路系统的运维成本,让行车更安全、更便捷。张帆透露,科安达在智慧铁路领域已经研发了7年时间,前面5年,受制于存储、运算能力、传输技术的限制,没有取得突破。刚巧这两年国内外云存储、云计算、5G,还有AI技术迅速发展,让科安达的“智慧铁路”项目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张帆介绍:“智慧铁路是在我们原有产品的一个迭代产品,我们在以前防雷分线柜的基础上迭代为监测型防雷分线柜,对铁路的运维情况可以进行一个智能诊断,目前已经在广东部分站点投入试点。”

目前特斯拉在汽车无人驾驶领域是全球领军企业。记者问到科安达今后会不会成为轨道交通领域无人驾驶的特斯拉时,张帆表示:“我们会做所有的特斯拉无人驾驶的基础技术,每一项我们都把它做全。智慧铁路,以及无人驾驶铁路需要的每一项技术,我们都把它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