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德奔小康 先行示范勇担当

发布时间:2021-04-06来源:深圳商报编辑:吴猛

开栏的话: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饱含着中华民族对幸福的憧憬和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初心使命。

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栏目,通过讲述个人、家庭、企业、校园、社区的故事,生动展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形象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汇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深圳商报记者徐恬

在深圳莲花山公园,有一道远近闻名的人文风景:每逢周末,很多市民自发汇集到莲花湖畔纵情放歌——歌唱祖国繁荣,歌唱美好生活。

这样的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一代又一代深圳人艰苦奋斗创造的。在同心同德奔小康的道路上,深圳生动实践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翻开深圳发展的成绩单,2020年深圳九大类民生支出2838.5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近七成;地铁运营总里程超过400公里;1000多个公园让市民“推窗见绿、开门进园”……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群众沉甸甸的获得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正化作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广东、深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圳发展领航掌舵。“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深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圳积极参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启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实施,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全方位、历史性成就——

深圳高质量发展跃上更高台阶,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77万亿元,地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内地城市前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处在全国大中城市最低水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预计达4.94%,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构建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率先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商事主体数量、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住房供给和保障制度改革等成效显著。出口总额实现全国“二十八连冠”;现代化城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地铁规划总里程超过1200公里、运营总里程突破400公里,“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加快建设。在全球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民生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基础教育学位数量增长超30%,高校数量增至15所,三甲医院总量接近翻番,建设筹集公共住房43万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对口帮扶贫困县全部摘帽,助力近160万人口实现脱贫。

《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率先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根据深圳“十四五”规划建议,“十四五”时期,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左右;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特区精神和新时代深圳精神充分彰显,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多样化、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全覆盖、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近者悦、远者来’的生态之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更安全、更具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