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科学城 对标世界级

发布时间:2021-04-29来源:深圳商报编辑:吴猛




第二场“云采访”活动。深圳报业集团记者任宪平摄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到,“争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深圳如何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如何有效破解基础科研与产业转化“两层皮”,助力“科研经济”发展?光明科学城要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未来将在哪些方面发力?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最需要得到的支持是什么?……4月28日晚上,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第二场“云采访”活动举行,4位党代表走进网络演播室,围绕“高质量发展和创新”主题接受媒体采访。

着力破解科研转化“两张皮”现象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创新沃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傅雄飞如此评价深圳的创新环境。傅雄飞表示,近年来深圳在创新上尤其是基础研究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体现了深圳在创新方面的广阔视野和前瞻布局。同时,他坦言,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基础科研和应用科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打破基础科研与产业转化“两张皮”现象。

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科研机构的尖端技术成果未能转化为实际成果,这是许多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科研经济“两张皮”的现象。

据了解,目前深圳已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这是深圳探索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重要部署,是深圳实施高科技产业技术攻关‘卡脖子’工程的路线引领。”在傅雄飞看来,通过建立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机制,发力基础研究,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建立起产业技术联盟,将企业需求与科研团队技术攻关相结合,并设立天使引导基金,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从顶层设计上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协同创新,最终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作为来自科研一线的工作者,傅雄飞所处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本身就是科研机构体制机制的创新产物。傅雄飞表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目前已形成了一支以青年海归为主、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学前沿交叉研究团队,在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产业转化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果。

“深圳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已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体系,将有效打破基础科研与产业转化‘两张皮’现象,助力科研经济发展。”傅雄飞说。

以源头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中,基础研究是第一环,是创新的源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的基础研究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光明区将充分发挥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的优势,支持高水平研究机构在开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核心引擎作用,以源头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光明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茹透露,未来光明将在多个方面发力基础研究工作:一是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未来规划建设一批通用型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综合粒子设施、深圳超级计算中心二期等;二是布局一批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聚焦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科学问题,布局建设一批前沿科技交叉的研究平台,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交叉融合相互支撑;三是聚集世界一流的研究型高校和研究机构,建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四是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王茹还透露,未来光明区将从四个方面发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一是强化基础研究,光明科学城聚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着力打造空间集聚、学科聚集、开放共享的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二是推进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即科研转化产业形成闭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链。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充分发挥产业转化能力,在靠近市场需求的前沿,催生创新成果,同时通过大规模产业应用,面向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循环;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人才引进、培育激励等环节,提升服务着力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四是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将科学城与城市深度融合。

打造更多“深圳制造”全球标杆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也是企业成长的第一驱动力。”谈及深圳的创新环境,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总经理谢琼深有感触。谢琼说,1995年比亚迪刚成立时,没有厂房,没有固定资产,也拿不到银行贷款,发展很困难。当时,深圳市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出了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一直以来比亚迪在深圳浓厚的创新环境下,伴随深圳经济发展不断发展壮大。”谢琼表示,比亚迪扎根在深圳这片创新创业土壤,专注制造业已经20多年,如今已经“发展壮大”,2020年集团营收1566亿元,实现了强有力的逆势上扬,其中电动车销量连续8年中国第一。

在谢琼看来,比亚迪取得的成绩是在优越的创新环境和土壤,在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基础上实现的。“希望深圳继续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打造更多的‘深圳制造’全球标杆。”谢琼说。

谈及比亚迪的创新举措,谢琼表示,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品质。“企业的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要帮助社会解决问题。开发的技术和产品要符合国家方向和社会需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谢琼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制造业也正经历着百年未遇的大变革。在大变革、大变局中,面临产业链、创新链重组,企业必须始终站在创新的最前沿。

通过不断夯实制造业基础,比亚迪掌握了电动车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并将产业链延伸到轨道交通领域,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巴。同时,通过战略创新造就高速发展,在产业大变革时期实现快速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实现“全市场+全产业链”战略。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战略先人一步,跨入高门槛行业,才能赢得竞争的优势。”谢琼说。

数字经济为经济发展添新动能

深圳是全国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5G之城”。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快速提升,未来深圳互联网产业发展应有何作为?

深圳市明唐通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冯梓洋表示,通信技术从2G、3G、4G跨越到当前的5G;5G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互联网进入了“5G+云+AI+大数据”等新型技术的融合发展,实现了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随着5G的到来,AR、VR等技术突破,踏上产业数字化的新征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成为未来产业化数据的核心驱动力。”冯梓洋说,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迫切需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深圳商报记者陈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