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号:说不完的“深圳故事”

发布时间:2017-08-08来源:深圳商报编辑:方之颖

深度介入原住民生活

记者了解到,“合成号”传统小食以云片糕最广为人知,但其制售的食品又远不止云片糕一种,令人垂涎的广式粽子、油角、糖环、艾果、松糕、鸡椿角、喜嫁礼饼等,都出自他们之手。风味各异的“合成号”传统小食曾深深介入深圳原住民的生活,这些小食或因其名称的吉利,或因其富于寓意的产生背景,成为年节、“吉日”的礼品或重要食品,以及祭祀用品。

“合成号小吃”代表性传承人陈淦忠告诉记者,每逢年节,作为必备的供品,饼、糕等传统小食在民间的需求量极大。“又尽享深圳墟市地利之便,上可经广州通达内地,下可由港澳流向海外,故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合成号’的食品往往被‘卖断货’。国内以粤港澳为主,国外则远销至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北美、南美等国家和地区。” 陈淦忠说。

“据说,一些飘零海外的华人,会为得到一小包亲友带来的深圳云片糕兴奋不已,格外珍惜。”陈淦忠介绍说,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合成号”等商家生产的传统食品便不再挂上自己的品牌,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浪潮,洋糖果等食品的冲入,加上老师傅退居,深圳传统小食手工制作技艺濒临失传。渐渐地,“合成号”成为传奇历史。

看到深圳“合成号”传统小食等地方小吃日渐沉没,合成号第五代传承人陈淦忠毅然承担起老牌涂新漆的责任,在政府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支持下,开始了“合成号”重生计划。2011年,在云片糕等被人淡忘的30多年后,“深圳传统小食制作技艺”成为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没已久的深圳传统小食终于重见天日。

合成号创始于深圳墟,即今天的东门商业街。图为老东门。

深圳首个“广东老字号”小食

在陈淦忠的努力下,“合成号”建立了“产品研发保护中心”,传承开发了驰名中外的深圳云片糕、鸡仔饼、松沙饼等三十多种地方特色食品,并推出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年货等节日伴手礼和24节气礼品。

近几年,作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合成号”传统小食多次参加文博会,举办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出版《深圳味道》系列丛书,并连续举办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深圳博物馆等推广活动。近日刚刚入选第五批广东老字号名录称号的“合成号”还拥有艾草饼、枧水粽制作配方工艺等国家级发明专利,“合成号深圳云片糕”项目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吃的是味道,感受到的是回忆。”陈淦忠表示,他特别不愿意看到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成为深圳孩子的童年记忆,“我们呈现的不仅是食品,也是深圳记忆,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希望孩子们的记忆中,永远都有一道难忘而温情的‘家乡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