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深圳演艺市场艰难破冰

发布时间:2020-07-24来源:深圳商报编辑:吴猛

每个周五之夜,在深圳的古典乐迷们心里是有所期待的。因为他们可以推掉应酬和加班,买票,走进深圳音乐厅,聆听一场由深圳交响乐团带来的演出,愉快开启周末。然而,受疫情影响,这样的仪式感已经缺失了好久。

在沉寂半年之后,7月3日晚,深圳交响乐团终于在深圳音乐厅完成了阔别已久的公开售票演出——深圳交响乐团2019/2020音乐季一带经典系列之“青春绽放”音乐会。这场演出,让爱乐者们心中百感交集。在文化单位工作的丁先生观演后难掩激动,在朋友圈写起了“小作文”,作为爱乐者,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有多久没在现场看一场演出:“差10天整整6个月时间!对乐迷和热情观众来说,这无异于是打破了生活的平衡……即便在过去的6个月,大家有机会看到各种国际天团的免费线上演出资源,但相比现场感受与聆听,绝对是隔靴搔痒,根本不过瘾。”

这场疫情,打破了演出行业的所有计划。

自1月22日全国演出场所全部停演以来,国内演出行业全产业链停摆近半年之久。

自5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第一版《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发布,限流30%的前提下,全国剧场剧院单位有序复工便拉开帷幕。

时隔月余,剧场复工指导意见第二版出台,谨慎起步、防护周全,尽最大可能让剧场慢慢回归到正常生活之中。

如今,深圳品牌公益演出已回归日常,商业演出逐步试水,深圳演艺界的这场“破冰行动”是如何展开的?记者从多位本土业内人士口中得到了一个普遍的声音:市场恢复生机尚待时日,但演艺界仍积极探索,有物可做。

1

记者观察到,深圳演艺界的这条复演之路,从线上走到线下,形成了多渠道的同频共振。

作为深圳三大国有文艺院团之一的深圳交响乐团,在疫情之初就快速转场线上。

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深圳交响乐团“空中音乐会”正式上线喜马拉雅APP。每周五晚,听众只需登录喜马拉雅,搜索“空中音乐会”专区,即可免费收看、收听音乐会的音频视频。音乐会精选出深交既往演出中的英雄主题作品,为抗疫加油。如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生涯》、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等,歌颂英雄并提醒人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鼓与呼。

有人会问,空中音乐会人气能有多高?记者留意了一下,一个星期不到,线上收听量就突破了100万!

4月初,随着疫情防控的向好,在继续“空中音乐会”的同时,深交的艺术家们走进音乐厅,开始了2019/2020音乐季的无观众排演,乐迷则可通过腾讯艺术频道线上免费欣赏新鲜的演出内容。

7月3日晚,“青春绽放”音乐会开启疫情后的首次商演。现任中央民族乐团常任指挥、澳门中乐团音乐总监的中国著名指挥家刘沙,携手从深圳走向世界舞台的杰出钢琴家袁芳,与深交合作演奏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和充满青春活力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接下来,7月10日、17日,深交音乐季的周五之约,终于一如往常。

在那些没有演出的日子里,演出场馆还能做点啥?作为代表之一的深圳音乐厅,也没闲着。记者发现,深圳音乐厅在微信公众号发起了多项主题活动,特别是面向全网召集的“家庭音乐会”,挖出了不少民间音乐家。他们中的优秀投稿者,已经受邀从线上来到线下,登上了深圳音乐厅“音乐下午茶”公益演出的舞台。“不看投稿不知道,深圳市民真是卧虎藏龙!”在深圳音乐厅工作的小苏感慨连连,原来高手还是在民间!

2

“一切尽在30%”,两个月前,深圳市演出有限公司演出部负责人李女士一语道出行业之难,“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场座位数的30%”的硬性要求,让她这样的从业者感到为难,如今,这条红线仍旧让他们头大。不开无疑是煎熬,但开了门,也未必如想象般美好。限流开放既破除了疫情中的行业“沉睡魔咒”,却也让主营商业演出的演出公司难以收回成本。因此,公益性演出成为了深圳演艺率先试水的项目。

除了深圳音乐厅“美丽星期天”“音乐下午茶”这样得到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的公益演出项目之外。已经有153天没有和观众见面的深圳保利剧院,也在6月20日恢复了疫情后的首场线下公益演出——第171期“南山保利艺术堂”《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音乐会。演出的门票在一分钟之内就被抢空,当晚演出前一个小时,就已有不少观众在剧院门口等候进场,看得出大家对剧院疫情过后的首场演出充满了期待。

不仅如此,主营文化艺术演出、商业性演出经纪业务的深圳市演出有限公司(后简称“深演”)也转而开拓线上及线下的公益演出项目。

比如,今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深演两大品牌演出项目“深圳少儿艺术季”“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原本邀请了众多意大利院团来深举行高端商演,如今受全球疫情影响而搁浅,公司正与意大利团方推进线上公益演出合作,将完全以福利形式奉献给广大市民。同时,受上海新天地表演艺术节启发,深演正策划接下来“更国际范,更具创意性的艺术活动”。

不同于演出团体或剧场,深演这样的演出经纪公司在承接一档商业演出项目时,往往要承担更大的成本和风险,然而,深演总经理徐钰认为:“先做起来!国企在关键时刻要有担当,如果完全从市场角度考虑,今年就做不了任何行动了。”做公益,也是为之后快速开展商演做好铺垫,因为现场演出的沉浸感和参与感无法替代。一旦商演限制被放开,深演将会针对暑期档迅速推出演出计划。

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统计中,因疫情缘故全国退票已超过300万张,还有一些已售票以演出延期的形式处置。今年,深圳市演出有限公司的重头项目之一,是由陈佩斯执导、其子陈大愚挑大梁的经典结构喜剧《阳台》。据介绍,该剧去年底开票以来,票房成绩不错,但如今距公演日期尚早,徐钰说:“目前已售出的票一张没退。”深圳的观众们,在观望、有期待。

3

对于深圳的年轻观众来说,深圳本土青年剧团“爪马戏剧“是个充满活力的招牌。元旦期间,他们便公布了今年的重头戏——舞台剧《恶作剧之吻》的国内巡演。如果不是疫情的缘故,深圳的观众早在3月底就已经看过这部高甜经典漫改剧了。爪马戏剧负责人王少伟说:“我们取消了原定3到5月的所有演出,当时很多观众不愿意退票,怕到时候买不到票。”然而,他透露一旦条件允许,《恶作剧之吻》仍是今年的主推戏剧。并寄望该剧能在下半年与观众见面,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的一部亮眼舞台剧作品。

疫情期间,常担任剧目制作人的王少伟做起了编剧,受广东省艺术研究院的邀请,他创作完成了一部名为《我看见逆行者》的戏剧剧本,讲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的故事。除此之外,今年爪马戏剧还计划将原创现实主义题材戏剧《时代糖厂》搬上舞台。疫情阻挡了线下演出的脚步,却给了爪马这样的戏剧团体“修炼内功”的时间,展现出了创作的活力与热情。

4

“不确定性”,是疫情对演出行业带来的另一重影响。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这使得今年的涉外线下演出项目难以开展。然而,原定的外国院团演出项目,大多被替换成了本土艺术院团,这反而给了国内的艺术家们更多的展示机会。

对此,著名青年钢琴家袁芳深有体会。自演出逐步开放以来,她已经陆续收到国内众多院团和经纪公司抛来的橄榄枝。6月27号,她刚刚完成了与青岛交响乐团合作,7月3日,她与老朋友深交合作,共同重启深圳音乐商演。暑期,她还将登上深圳音乐厅“美丽星期天”,与乐迷分享曼妙琴音……袁芳曾与国内外众多名团合作,但最近的国内演出邀约数量还是让她不禁感叹:“好似迎来了一个爆发期。”

不仅如此,袁芳还受邀开通了自己的抖音账号,她即兴弹奏的一曲二次元“神曲”《达拉崩吧》让她在平台上迅速“破圈”,带来的惊喜让她开始思考艺术与传播之间的关系——“直播和多媒体渠道的加入,实际上能让更多人看到舞台上的艺术,长久来看,线上平台会让演艺行业更加强大”。

5

“演出行业恢复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观众有信心走进剧场。观众也需要引导与鼓励。”深演总经理徐钰提出了演艺复演的另一重硬指标。当观众认为封闭的剧场空间变得安全,才会认真考虑看演出这件事。

记者从7月3日的深交复演音乐会看到,此次售出的门票均改为实名认证。为防止手机掉落而产生的噪音,观众席的座椅内侧新增了置物袋,足见细心。虽然受到疫情期间上座率30%的入场限制,但从另一重角度看,这反而筛选出了真正的爱乐之人。观众们努力维护着没有一丝杂音的现场,得以让这场钢琴与乐队细致对话的音乐会,呈现出了其应有的精致。

为保证安全的观演环境,深圳音乐厅保持着高密度、常态化、全方位的卫生消杀工作。每场演出前,深圳音乐厅聘请专业消杀公司对场馆进行彻底消毒,在每个出入口及检票口放置了消毒地毯垫,并提供免洗洗手液、纸巾、一次性手套及口罩等防护物资,供有需要的市民取用。不仅如此,深圳音乐厅演奏大厅共有的1680个座位将实行对号入座、间隔就坐,严格将观众人数控制在座位总数的30%以内。音乐厅的通风系统也按照国家规定,只送新风,关闭回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健康。

6

诚然,舞台演出作为相对传统的行业,当前的困境仍旧是明显而具体的。在疫情的冲击下,剧场何时能恢复往日的熙熙攘攘?当大家都开辟了线上演艺渠道,又将如何从互联网引流,进行收入转化?这些,仍需时间摸索。

值得期待的是,深圳市委宣传部正在积极研究推进对全市主要演艺场所的疫情停演补贴事宜,提振信心,助力其度过难关。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正按照“基金补一点、商家让一点、机构出一点、百姓多得点”的思路,策划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并将联合影院、剧院、演艺机构、展览机构等更多的文化企业、文化场所,推出“惠赏演”、“惠看展”等文化惠民项目,给市民带来更多更好的文化活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记者看到,深圳演艺的步履未曾停下,观众与从业者,都对未来充满期待。

【撰文】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