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松阔笔焦墨原创作品再添国画魅力

发布时间:2016-06-26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蔡励敏

由中国美术家艺术研究会、中国书法家艺术研究会、中华清风书画协会、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清风画院、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画“强元”课题组、广东省商业联合会与深圳市企业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太平洋建设集团、粤商集团、深圳中恒辉投资管理公司、深圳金博投资集团、深圳前海国投华信投资管理公司协办的“山水之音 焦墨之魂——李志松阔笔焦墨山水主题画作展暨慈善公益大型活动”于2016年6月26日在深圳雅昌艺术馆举行。主办方宣布,为期7天的展览,现场所募善款将全部用于支持贫困地区文化教育事业。这是一次再现国画魅力,弘扬善行美德的义举。

李志松画作《九华山境》。

李志松创作的山水小品。

李志松

不惧孤苦远风雅

独守清韵潜传承

中国画历史悠久。从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彩陶人面鱼纹盆》算起,已有5700多年的历史。焦墨画法正是基于此而发展于今。著名军旅画家李志松多年在中南海做警卫工作的经历,不仅使他养成作风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更使他锤炼了思想,开拓了视野。在与许多艺术大家交流探讨后,他的绘画思想及创作不断升华。 李志松先生在同乡黄宾虹前辈与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的影响教授下,不惧孤苦,不附风雅,独守清韵,潜心传承,以精湛的笔触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幅浩然大气、古朴深远的不朽画面。他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中国画的原汁原味,还在不改古人风骨的基础上,增加了水墨的韵味,使作品更贴近人们今天的视觉习惯,可谓“一线贯今古,纯色铸永恒”。

1996年6月10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李志松的山水作品《故园清韵》。1996年9月,《中国行政管理》第九期发表了李志松的山水作品《故园春荫图》、《清风图》及评论文章:《追求艺术的真谛》。1996年11月14日,《解放日报》刊发了李志松的山水作品《清气图》及评论文章:《中南海里的画家》。1996年12月27日,《羲之书画报》刊发了李志松的山水画作品五幅及评论文章:《艺术精神不可灭》。1998年11月26日,《北京日报》刊发了李志松的山水作品《浓林幽寂》。2000年1月24日,《春城晚报》刊发李志松的山水作品《云伴山行图》及发表评论文章。2000年1月31日,《云南日报》刊发李志松的山水作品两幅及评论文章:《置身须向极高处》。同时,《解放军报》刊发了李志松的山水作品《落云山》及评论文章。2000年9月,《通讯世界》刊发李志松的山水作品四幅及评论文章:《军旅画家》。2003年由江泽慧主编《中国芍药》一书,刊发李志松的《花相》写生作品一幅及诗词一首。同时《中国牡丹》也刊发了李志松的书法作品一幅。2005年,在第三期《今日科苑》上,李志松发表诗五首。2016年3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整版篇幅刊发《李志松阔笔焦墨的灵与魂》并刊发5幅他的原创新作……

有人这样形容李志松:“心不孤起,托境方生,境不自生,由心故显”。每个画面都与作者个人的情感、心灵、人格有着神秘的对应关系。艺术诞生于“感受”以至于感悟,中得心源,因而感悟则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与根本。军旅画家李志松先生珍视自己的感受,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技法用笔墨表现出自己每次感受的不同。就李志松的阔笔焦墨山水来说,书法用笔,章法独到,提斗之兼毫,笔墨追古而化,以书入画,一笔成章,气象随天地。繁简并存,追古思今,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